常年期 第三十週 星期六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11月1日 諸聖節 讀經一 讀經二 福音
星期四 11月2日 追思已亡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天主的恩賜和召選是決不會撤回
讀經一:羅十一1-2, 11-12, 25-29
1 我再問:莫非天主擯棄了自己的人民嗎?斷然不是!我自己就是個以色列人,出於亞巴郎的後裔,本雅明支派。
2 天主並沒有擯棄他所預選的人民。
11 那麼我再問:他們失足,是要他們永久跌倒嗎?絕對不是!而是藉著他們的過犯,使救恩臨到外邦人,為剌激他們發憤。
12 如果因他們的過犯,世界得以致富,因他們的墮落,外邦人得以致富;他們全體歸正,更將怎樣呢?
25 弟兄們!免得你們自作聰明,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這項奧秘的事,就是只有一部分是執迷不悟的,直到外邦人全數進入天國為止:
26 那時,全以色列也必獲救,正如經上所載:『拯救者必要來自熙雍,從雅各伯中消除不敬之罪;
27 這是我與他們所定立的盟約:那時我要赦免他們的罪惡。』
28 照福音來說,他們由於你們的緣故,成了天主的仇人;但照召選來說,由於他們祖先的緣故,他們仍是可愛的,
29 因為天主的恩賜和召選是決不會撤回的。
釋義
保祿從何得知「天主並沒有擯棄他所預選的人民」(2)?天主在歷史中已經一再顯示:以色列民族在遭受審判之後,總能夠重新期望天主的仁慈憐憫,因為天主是忠信的。事實上,現在就仍有一部份遺民沒有被天主拋棄,保祿自己就是最佳見證。
如今,雖然以色列人拒絕接受耶穌就是默西亞,拒絕接受福音,但是這情況也帶來好的後果:導致福音能夠向外邦人宣傳。因此,以色列暫時遭受拋棄,是為了使其他民族得到好處。以色列人是、而且永遠是被天主愛的(參閱:十一28),而且許諾是「決不會撤回的」(29)。當外邦人「全數進入天國」時,以色列人也將得救,而且是「全以色列」(25-26),並非由於他們的特權或訴求,而是由天主的仁慈憐憫,就如外邦人得救也一樣是完全出於天主的仁慈憐憫一樣。
天國子民的態度
福音:路十四1, 7-11 線上播放
1 安息日,耶穌進了一個法利塞人首領的家中吃飯;他們就留心觀察他。
7 耶穌注意到被邀請的人,如何爭選首席,便對他們講了一個比喻說:
8 「 幾時你被人請去赴婚筵,不要坐在首席上,怕有比你更尊貴的客也被他請來,
9 那請你而又請他的人要來向你說:請讓座給這個人!那時,你就要含羞地去坐末席了。
10 你幾時被請,應去坐末席,等那請你的人走來給你說:朋友,請上坐罷!那時,在你同席的眾人面前,你纔有光彩。
11 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釋義
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作客所提出的這個教導,看起來是一個比較聰明的用餐入座原則:自己先選擇坐在下位,然後別人會來請你上座。但是這段教導的最後一個句子,才是完全瞭解這個規則的關鍵:最終把上座或末席分配給人的是天主!在末世天國的筵席中,誰自以為應該坐在首席,其實犯了最根本的錯誤:誤以為天主「必需」賞報他!天主賞賜並高舉貧窮人,也就是給那些知道他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白白得來的人。因此,這段福音所教導的並不是一般社交禮儀,而是人面對天主的根本態度。在最後晚餐中,耶穌自己親自顯示了這個隱藏在一般餐桌禮儀規則背後的真理:「我在你們中間像是服事人的」(路二二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