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十七週 星期三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他們看見梅瑟,都不敢接近他
讀經一:出三四29-35
29 梅瑟從西乃山下來的時候,手中拿著兩塊約版;他下山的時候,未發覺自己的臉皮,因同上主談過話,而發光。
30 亞郎和全以色列子民一看見他的臉皮發光,都害怕接近他。
31 梅瑟召呼他們過來,亞郎和全會眾的首領才敢回到他跟前,梅瑟就同他們談了話。
32 以後全以色列子民也來到他跟前,他把上主在西乃山上同他所說的一切,都吩咐了他們。
33 梅瑟向他們講完話,就用首帕蒙上自己的臉。
34 幾時梅瑟到上主台前去同他談話,就揭去首帕,直到出來的時候;他出來後,就對以色列子民講明上主吩咐他的事,
35 以色列子民觀看梅瑟的臉,見梅瑟的臉皮發光。以後梅瑟再用首帕蒙上自己的臉,直到再去同上主談話。
釋義
《出谷紀》第三十四章講述雅威和破壞盟約的人民和好,讓梅瑟再次「拿著兩塊約版」從山上下來。今日的讀經的重點在於梅瑟面容發光:梅瑟來往於天主和人民之間,每次從天主那裡回來,「他的臉皮發光」。他是天主和人民之間的中保,帶著人民的急難前去祈求天主,再由天主那裡回到人民這裡,由於和天主相遇,因而臉上反映著天主的光華而發光。這個現象在所有見證人身上造成的效果是驚訝與害怕,因為他們活生生地經驗到天主的臨在 ── 後來在山上看見耶穌改變容貌的三個門徒也有相同的反應。
他去變賣所有的一切,買了那塊地
福音:瑪十三44-46 線上播放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天國好像是藏在地裏的寶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來,高興地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那塊地。」「天國又好像一個尋找完美珍珠的商人;他一找到一顆寶貴的珍珠,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它。」
釋義
昨天,耶穌解釋了莠子的比喻,提到義人最後將到「父的國裡」,指的就是「天國」,接著福音作者安排了三個比喻,說明「天國」是什麼?
第一個是「寶貝」的比喻。「寶貝」泛指一切極珍貴的東西,巴勒斯坦地區的人們常在戰亂時,將自己的錢財珍寶埋藏在地下,當天災人禍之後,往往物主也已逝 世,而使寶物常埋地底。日後經風吹雨打,寶物顯於地面,為人發覺,按羅馬法,發現的寶物應歸地主。因此,耶穌說發現寶物的人,歡喜的賣掉一切買了那塊地, 這樣他就合法得到那寶物。因而,當人看到、認識了天國,就會不怕犧牲一切,為謀求進入。
第二個比喻是「珍珠」的比喻,與前一個比喻大同小異。尋找珍珠的商人,可能走了很多路,經過許多危險,或者受到許多考驗,才找得到。這個比喻說明尋找天國也需要花出不少的苦心,當他發現珍珠,即發現天國時,一樣會犧牲一切為獲得它。
反省
天國已經存在,待人找尋、發覺。我是否尋找天國?
我是否體驗過耶穌所說的「天國」?
我願意為進到天國而放棄一切嗎?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