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二十四週 星期六

常年期 第二十四週(彌撒講道:請點選1請點選2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9月21日 聖瑪竇宗徒慶日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你務要持守這訓令,不受玷污,無可指摘

讀經一:弟前六13-16

13  【我兒:】我在使萬有生活的天主前和曾對般雀比拉多宣過美好誓言的基督耶穌前命令你,
14  務要保守這訓令,不受玷污,無可指摘,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顯現:
15  在預定的時期使人看見這顯現的,是那真福,惟一全能者,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16  是那獨享不死不滅,住於不可接近的光中,沒有人看見過,也不能看見的天主。願尊崇和永遠的威權歸於他!阿們。

釋義

《弟茂德前書》最後的結束部分是作者對這位教會領導者急切的勸言(11-16)。第14節是整段勸言的綜合:「務要保守這訓令,不受玷污,無可指摘,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顯現」。這裡的「訓令」其實是指弟茂德所得到的「使命」,他在接受主教職務的時候,在許多見證人面前接受這使命。因此,他對整個信仰團體擔負照顧領導的義務。這個職務的效期是「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顯現」,換句話說是整個有生之年。對這部作品的作者而言,主耶穌的再度來臨並不是即將發生的事,而是在一個「預定的時期」(15)才會出現。他所關心的是,直到那天來臨之時,能夠確保宗徒性傳統忠實而純正地繼續傳遞下去。


撒種的比喻

福音:路八4-15    線上播放

4  那時,有大夥群眾聚集了來,並有從各城來到耶穌跟前的,他就用比喻說:
5  「有一個撒種子的,出去撒種子;他撒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就被踐踏了,並有天上的飛鳥把它吃了。
6  有的落在石頭上,一長起來,就乾枯了,因為沒有濕氣。
7  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同它一起長起來,把它窒息了。
8  又有的落在好地裡,長起來,結了百倍的果實。」他說完這些話,就高呼說:「有耳聽的,就聽罷!」
9  他的門徒問他這比喻有什麼意思。
10  他說:「天主國的奧秘,是給你們知道的;對其餘的人,就用比喻,使那看的,卻看不見;聽的,卻聽不懂。
11  這比喻的意思是種子是天主的話。
12  那些在路旁的,是指那些人聽了,隨後就有魔鬼來到,從他們心中把那話奪去,使他們不至信從而得救。
13  那些在石頭上的,是指那些人,他們聽的時候,高興地接受那話,但這些人沒有根,暫時相信,一到試探的時候,就退避了。
14  那落在荊棘中的,是指那些聽了的人,還在中途就被掛慮、錢財及生活的逸樂所蒙蔽,沒有結出成熟的果實。
15  那在好地裡的,是指那些以善良和誠實的心傾聽的人,他們把這話保存起來,以堅忍結出果實。」

釋義

許多人來到耶穌前,聽祂講道;但只有少數人真正接受祂和祂的話。因此,對門徒和後世的教會自然產生兩個問題:1.)福音的效果如此微小,到底該如何解釋?2.)關於天主國的訊息還有突破困境的遠景嗎?

耶穌講述這個比喻時,本來並未加上任何解釋。直到第10節才清楚說出這比喻是講述天主的國的。但是,如果聽眾真正對耶穌的話開放(如果他們真的有耳朵),就能夠明白這些圖像所表達的意義。這個比喻講出極大的樂觀主義:既使只有一小部分的種子落在好地裡,卻能產生極為豐富的收穫。

這並不是一個單獨存在的抽象性教導,而是一個警告、一個勸勉。土地本身並不能做什麼決定它是好是壞。但是聆聽聖言的人卻被要求,必須「以善良和誠實的心傾聽」,並結出果實。

耶穌在說明為什麼講比喻的理由時,區分了門徒和「其餘的人」。門徒是得到「天主國的奧秘」的人,他們接受了天主最大的恩賜:「善良和誠實的心」。

文件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