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十六週 星期五

常年期 第十六週(彌撒講道:請點選1請點選2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7月25日 聖雅各伯宗徒慶日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法律經由梅瑟而頒佈

讀經一:出二十1-17

1  天主訓示以下這一切話說:
2  「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領你出了埃及地、奴隸之所。
3  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4  不可為你製造任何彷彿天上、或地上、或地下水中之物的雕像。
5  不可叩拜這些像,也不可敬奉,因為我,上主,你的天主是忌邪的天主;凡惱恨我的,我要追討他們的罪,從父親直到兒子,甚至三代四代的子孫。
6  愛慕我和遵守我誡命的,我要對他們施仁慈,直到他們的千代子孫。
7  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名;因為凡妄呼他名的人,上主決不讓他們免受懲罰。
8  應記住安息日,守為聖日。
9  六天應該勞作,作你一切的事;
10  但第七天是為恭敬上主你的天主當守的安息日;你自己、連你的兒女、你的僕婢、你的牲口,以及在你中間居住的外方人,都不可作任何工作。
11  因為上主在六天內造了天地、海洋和其中一切,但第七天休息了,因此上主祝福了安息日,也定為聖日。
12  應孝敬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地方,延年益壽。
13  不可殺人。
14  不可姦淫。
15  不可偷盜。
16  不可作假見證,害你的近人。
17  不可貪你近人的房舍。不可貪戀你近人的妻子、僕人、婢女、牛驢及你近人的一切。」

釋義

「十誡」同時也是合約的條文,是天主放在以色列人面前讓他們接受的。第一個句子是「標題」,其中其實已經包含了一切:「我是上主(雅威)你的天主,是我領你出了埃及地、奴隸之所。」雅威之所以成為以色列的天主,主要就是祂使他們得到釋放。在未來所有的日子裡,以色列可以向祂說:「我的天主」;連耶穌在生命中最困苦,甚至感受到被遺棄之時,仍如此祈禱。這個拯救了以色列人,並且像老鷹般把他們帶來此地(出十九4)的天主,還將繼續領導他們走在祂的道路上。

這一個句子就足以能夠說出一切和天主有關的了,但是關於雅威所關心的人民,則必須更詳細地說明清楚:十誡標誌出這個和天主緊密相關的人民的圖像;在新約時代也仍然有效。


那聽了話,又了解的人,必然要結果實

福音:瑪十三18-23    線上播放

18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那麼,你們聽這撒種者的比喻罷!
19  凡聽天國的話,而不了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裡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
20  那撒在石頭地裡的,即是指人聽了話,立刻高興接受;
21  但在心裡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為這話發生了艱難和迫害,就立刻跌倒了。
22  那撒在荊棘中的,即是指人聽了話,卻有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
23  那撒在好地裡的,即是指那聽了話而了解的人,他當然結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十倍的。」

釋義

《瑪竇福音》多次強調:單是「聽」天主的話、關於「天國」的話是不夠的,而是必需將所聽的付諸行動。在「撒種比喻」的解釋中,我們卻看到「理解」的關鍵意義:誰聽到關於天國的話,卻不瞭解,不能結出果實;誰聽了,而且瞭解,就結出果實(十三19、23)。這裡所謂的「瞭解」是什麼意思呢?前面13-15節所引用的依撒意亞的話已經給了解釋(參考昨天的福音)。唯有瞭解的人,才能夠「聽」與「看」的正確。但是,這個瞭解並不是取決於理智的能力或天賦,而是取決於「心」與「準備悔改」的能力。這個瞭解並不是命中注定,也不是偶然,而是人們抉擇與負責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