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 聖史若望宗徒慶日

聖誕期(彌撒講道:請點選1 請點選2

星期一 12月23日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12月24日 讀經一 福音
             聖誕夜 子夜彌撒 讀經一 讀經二 福音
星期三 聖誕節 天明彌撒 讀經一 讀經二 福音
星期四 12月26日 聖斯德望殉道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12月27日 聖史若望宗徒慶日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12月28日 諸聖嬰孩殉道 讀經一 福音


我們把所看見所聽見的,傳報給你們

讀經一:若壹一1-4

(弟兄們:)
1  論到那從起初就有的生命的聖言,就是我們聽見過,我們親眼看見過,瞻仰過,以及我們親手摸過的生命的聖言 ──
2
  這生命已顯示出來,我們看見了,也為他作證,且把這原與父同在,且已顯示給我們的永遠的生命,傳報給你們 ──
3  我們將所見所聞的傳報給你們,為使你們也同我們相通;原來我們是同父和他的子耶穌基督相通的。
4  我們給你們寫這些事是為叫我們的喜樂得以圓滿。

釋義

《若望壹書》的寫作目的主要是駁斥異端。第一、第二世紀交替之際,已經出現許多威脅基督教會的異端,書信提出兩個最主要的信仰觀點加以駁斥:1.)正確地相信耶穌基督是真正的天主子也是真正的人;2.)透過彼此相愛的生活實踐愛這個信仰。

《若望壹書》的作者在信件的一開始介紹自己是真實的見證人,整封信件內容都是他所做的見證,是為他所「看見過、瞻仰過、親手摸過」的那一位作證,那一位就是「原與父同在,且已顯示給我們的永遠的生命」,更具體的說,就是為耶穌這個人作證。書信的作者宣講基督的福音,因為他內心感受到極大的推動力,促使他把所領受的一切繼續傳遞分享給他人。他所領受的就是信仰與喜樂。不過,這個喜樂並不是一個已經完成的、靜止不動的狀態,而是如同信仰一樣,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藉著不斷地傳遞與分享而達於圓滿。所以,「信仰」和「喜樂」既是恩寵與禮物,也是使命和責任。


福音:若二十2-8 線上播放

一週的第一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已從墓門挪開了。
於是她跑去見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另一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
伯多祿便和那另一個門徒出來,往墳墓那裡去了。
兩人一起跑,但那另一個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先來到了墳墓那裡。
他俯身看見了放著的殮布,卻沒有進去。
隨著他的西滿伯多祿也來到了,進了墳墓,看見了放著的殮布,
也看見耶穌頭上的那塊汗巾,不同殮布放在一起,而另在一處捲著。
那時,先來到墳墓的那個門徒,也進去了,一看見就相信了。

釋義

根據若二一20,「耶穌所愛的 … 門徒」就是在晚餐廳中,靠著耶穌的胸口問:「主,是誰將出賣你」的那位門徒。《若望福音》從來沒有提過這位門徒的名字,沒有說過他就是載伯德的兒子若望。

但是,教會傳統很早就將他等同於若望,並把今日福音中「賽跑」的場面理解為「制度」與「神恩」、「法律」與「愛」之間的競爭:伯多祿是制度性教會的代表;而若望,這位耶穌的「愛徒」,是神恩性的、愛的教會。或者:伯多祿是猶太基督徒的代表,他們承認他是教會的領導;若望則是外邦基督徒的代表,他們對於接受信仰準備的更好。

但是若二十1-8卻顯示出,事實上這樣的對比並沒有什麼意義。兩位門徒都以最快的速度努力朝向墳墓奔跑,二人首先都只看見那座空墳。福音說愛徒「一看見就相信了」;但是他和伯多祿一樣,唯有藉著天主的光照才能夠相信耶穌的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