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十八週 星期一

常年期 第十八週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8月6日 耶穌顯聖容 讀經一 讀經二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百姓的怨言

讀經一:戶十一4-15

那些跟百姓來的雜族人甚是貪求口腹,連以色列子民也開始哭泣說:「誰給我們肉吃?我們記得:在埃及我們可隨便吃魚,還有胡瓜、西瓜、韭菜、蔥和蒜。現在我 們的心靈憔悴,我們眼見的除「瑪納」外,什麼也沒有。」「瑪納」形似胡荽種子,色彩有如珍珠。人民四散收斂,用磨研細,或在臼內搗碎,在鍋內煮了做成餅, 它的滋味有如油餅的滋味。夜間露水降在營上時,也降下「瑪納」。

梅瑟聽見百姓家家戶戶,各在帳棚門口悲哭。上主大發忿怒,梅瑟見了也很難受,遂對上主說:「你為什麼難為你的僕人?為什麼我在你眼中不蒙寵幸,竟將管理這 百姓的擔子全放在我身上?莫非是我懷孕了這百姓,或是我生了他們,你竟對我說:你要懷抱他們,如同褓母懷抱乳兒,直到進入你對他們的祖先所誓許的地方?我 從那裏拿肉給這百姓吃?因為他們向我哭訴說:給我們肉吃!我獨自不能抱著這百姓,這為我太重。若你願這樣對待我,如果我在你眼中得寵,求你殺了我罷!免得 我受這苦楚。」

釋義

自離開埃及那一刻起,以色列人就已經開始有怨言。他們信不過天主有能力看顧他們。在埃及為奴受欺壓的時候,他們的呻吟,天主聽見了,派遣梅瑟解救他們。如今,他們成為自由人,卻覺得這份自由也是重擔。

這次百姓因瑪納發怨言,他們厭膩了它,因為吃不到各樣食物,心靈甚感憔悴,遂又開始緬懷埃及的生活,美化在埃及的日子。大家越想越難過,竟在各自的帳棚門 口悲嚎。這叫梅瑟也開始向天主嘮叨訴苦,他問天主到底自己哪兒做不對,為什麼要給他那麼多的麻煩,所有以色列子民的重擔都往他身上傾倒,他上哪去為所有人 預備肉食?因此向天主求死,免去這個沈重無比的擔子。


福音:瑪十四13-21    線上播放

那時候,耶穌聽說若翰死了,就上船,私下退到荒野地方;群眾聽說了,就從各城裡步行跟了他去。他一下船,看見一大夥群眾,便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治好了他 們的病人。到了傍晚,門徒到他跟前說:「這地方是荒野,時候已不早了,請你遣散群眾罷!叫他們各自到村莊去買食物。」耶穌卻對他們說:「他們不必去,你們 給他們吃的罷!」門徒對他說:「我們這裡什麼也沒有,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耶穌說:「你們給我拿到這裡來!」遂又吩咐群眾坐在草地上,然後拿起那五個餅 和兩條魚,望天祝福了;把餅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再分給群眾。眾人吃了也都飽了;然後他們把剩餘的碎塊收了滿滿十二筐。吃的人數,除了婦女和小孩外,約有 五千。

釋義

本日福音描述耶穌增餅餵飽眾人的事件。耶穌獲悉洗者若翰的死訊,大概為了躲避黑落德的迫害而退到荒野。群眾聽說耶穌的下落,從各處前來,耶穌見狀動了憐憫的心,於是施行醫治並且餵飽眾人。這個增餅奇蹟是四福音書中唯一共同記載的事件。

餅和魚在當時是加里肋亞地區窮人每日的基本食物;初期基督徒常以餅和魚作為主的晚餐的標誌。這裡敘述耶穌一連串舉動:拿餅、望天祝福、擘開、遞給。這些行 動都是猶太人用膳時家長所做的行動,也是耶穌在最後晚餐時所行的(廿六26)。由此可看出,耶穌在此是以家長的姿態,和眾人共進晚餐。

耶穌餵飽群眾的事件表達了雙重的意義:一方面它預示了主的晚餐,另一方面是默西亞宴席的預嚐。初期教會清楚明白,主的晚餐不但是一項紀念耶穌受難的行動,也預示在末日的天國盛宴中,耶穌將以主人的身分接待屬於祂的子民。

反省

在參與彌撒時,我是否體會到耶穌正以家長的身分,邀請我進入那豐盛的宴席、進入祂內裡呢?

我在每日的生活中都能回應這份召叫和邀請嗎?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