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二十三週 星期三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9月14日 光榮十字聖架慶日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9月15日 痛苦聖母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在基督內已是新人
讀經一:哥三1-11
1 【弟兄們】你們既然與基督一同復活了,就該追求天上的事,在那裡有基督坐在天主的右邊。
2 你們該思念天上的事,不該思念地上的事,
3 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已與基督一同藏在天主內了;
4 當基督,我們的生命顯現時,那時,你們也要與他一同出現在光榮之中。
5 為此,你們要致死屬於地上的肢體,致死淫亂、不潔、邪情、惡慾和無異於偶像崇拜的貪婪,
6 為了這一切,天主的義怒纔降在悖逆之子身上;
7 當你們生活在其中時,你們也曾一度在其中行動過,
8 但是現在你們卻該戒絕這一切:忿怒、暴戾、惡意、詬罵和出於你們口中的穢言。
9 不要彼此說謊;你們原已脫去了舊人和他的作為,
10 且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即是照創造他者的肖像而更新,為獲得知識的;
11 在這一點上,已沒有希臘人或猶太人,受割損的或未受割損的,野蠻人、叔提雅人、奴隸、自由人的分別,而只有是一切並在一切內的基督。
釋義
《哥羅森書》的作者在書信的結束部分(三~四)引出結論,講論所有相信的人所應該體認的新的真理。這是藉著我們的洗禮事件而產生的:我們已經與基督一同死亡,並與祂一起復活進入生命。我們已經從世上的一切元素與權力中解脫出來(二20);天主使我們得到自由,現在就已經賞賜給我們與祂共融的生命。我們已經成為新的受造物,真正按照創造主的肖像而被創造的人。關於這個真理,能夠看見的仍然不多,因為我們還沒到達道路的終點。我們所成為的「新」,仍然「藏在天主內」。我們暫時仍然只能以想像的方式知道我們是誰,已經成為怎樣。但是,這個認識也給予我們責任:我們的生活不能是分裂的:一方面是「在基督內」已經得救的「新人」;另一方面卻仍在這個世界中、被「舊人」拖累(5-6)。我們必須活出真理和愛,必須真正顯示出,舊人已經死亡的事實。
真福與真禍
福音:路六20-26 線上播放
20 耶穌舉目望著自己的門徒說:「你們貧窮的是有福的,因為天主的國是你們的。
21 你們現今饑餓的是有福的,因為你們將得飽飫。你們現今哭泣的是有福的,因為你們將要歡笑。
22 幾時,為了人子的原故,人惱恨你們,並棄絕你們,並且以你們的名字為可惡的,而加以辱罵詛咒,你們纔是有福的。
23 在那一天,你們歡喜踴躍罷!看,你們的賞報在天上是豐厚的,因為他們的祖先也同樣對待了先知。
24 但是,你們富有的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已經獲得了你們的安慰。
25 你們現今飽飫的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將要饑餓。你們現今歡笑的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
26 幾時,眾人都誇讚你們,你們是有禍的,因為他們的祖先也同樣對待了假先知。」
釋義
《瑪竇福音》的「山中聖訓」講述了基督徒最根本的自我意識。在《路加福音》第六章中出現的是「平地教導」:耶穌從山上下來,「站在一塊平地上」,群眾都向祂湧來(17)。這裡出現了三組聽眾:「十二人」、一大群「門徒」和很多從猶太、耶路撒冷及提洛和漆冬海邊來的「群眾」。耶穌這段講話的第一部份(20-23),對象是「門徒們」(20;參閱:路十二1);然後轉向整個「群眾」(27)。
耶穌稱讚貧窮的、飢餓的、哭泣的、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耶穌是對整個人說:整個人應該喜樂,而且就是現在,並非因為他是貧窮的,而是因為他的貧窮使他能夠接受天主的恩寵。
接在四個「真福」之後出現的是四句「真禍」言論,這是路加獨有的材料(瑪竇沒有這樣的記載)。這些言論使人想起舊約先知責備性、恐嚇性的發言。《瑪竇福音》的「山中聖訓」雖然沒有這種恐嚇性的語言,而是以類似的勸言表達。瑪竇以「施捨」取代了詛咒富人的內容,以「齋戒」取代對「飽飫」的警告,更以在暗室的「祈禱」教導人不要尋求「現今的歡笑」和「眾人的誇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