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二十四週 星期六

常年期 第二十四週(彌撒講道:請點選1請點選2

星期一   9月17日 聖方濟印五傷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9月21日 聖瑪竇宗徒慶日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播種的是可朽壞的,復活起來的是不可朽壞的。

讀經一:格前十五35-37,42-49

35  【弟兄們:】有人要說:死人將怎樣復活呢?他們將帶著什麼樣的身體回來呢?
36  糊塗人哪!你所播的種子若不先死了,決不得生出來;
37  並且你所播種的,並不是那將要生出的形體,而是一顆赤裸的籽粒,譬如一顆麥粒,或者別的種粒 ……

42  死人的復活也是這樣:播種的是可朽壞的,復活起來的是不可朽壞的;
43  播種的是可羞辱的,復活起來的是光榮的;播種的是軟弱的,復活起來的是強健的;
44  播種的是屬生靈的身體,復活起來的是屬神的身體;既有屬生靈的身體,也就有屬神的身體。
45  經上也這樣記載說:『第一個人亞當成了生靈,』最後的亞當成了使人生活的神。
46  但屬神的不是在先,而是屬生靈的,然後纔是屬神的。

47  第一個人出於地,屬於土,第二個人出於天。
48  那屬於土的怎樣,凡屬於土的也怎樣;那屬於天上的怎樣,凡屬於天上的也怎樣。
49  我們怎樣帶了那屬於土的肖像,也要怎樣帶那屬於天上的肖像。

釋義

有關「肉身復活」的信仰非常難以接受,因為我們沒有任何相關的清楚訊息。格林多團體問保祿:「死人將怎樣復活呢?」其實就是表明,他們反對這個信仰的立場。

格林多人不接受這個信仰,主要是由於他們都是希臘人,他們的世界觀和思想方式與身為希伯來人的保祿不同。希臘思想相信人有靈魂和肉體,肉體會死,而靈魂不死。對他們而言,肉體復活是不需要的,根本不值得期望。相反地,希伯來思想認為人是一個整體的生活的存在(創二7);如果有「來世」的生活,那麼就必須是整個人繼續的生活。

關於死人「怎樣復活」的問題,保祿也無法直接提供答案。他在36-38節中只能借用植物的例子給格林多人指出:死亡正是生命的基本條件;那新的生命卻是一個新的受造物:「天主隨自己的心意給它一個形體」(38) ─ 人的生命是有方向性的,而且是不可逆轉的:首先是世上的生命,然後是超越的生命(45-49)。第一個亞當是世上的,而第二個亞當 ─ 基督 ─ 卻是超越世上的;經由復活,祂成了「使人生活的神」(45);我們都走在朝向祂的道路上。

 


撒種的比喻

福音:路八4-15    線上播放

4  那時,有大夥群眾聚集了來,並有從各城來到耶穌跟前的,他就用比喻說:
5  「有一個撒種子的,出去撒種子;他撒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就被踐踏了,並有天上的飛鳥把它吃了。
6  有的落在石頭上,一長起來,就乾枯了,因為沒有濕氣。
7  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同它一起長起來,把它窒息了。
8  又有的落在好地裡,長起來,結了百倍的果實。」他說完這些話,就高呼說:「有耳聽的,就聽罷!」
9  他的門徒問他這比喻有什麼意思。
10  他說:「天主國的奧秘,是給你們知道的;對其餘的人,就用比喻,使那看的,卻看不見;聽的,卻聽不懂。
11  這比喻的意思是:種子是天主的話。
12  那些在路旁的,是指那些人聽了,隨後就有魔鬼來到,從他們心中把那話奪去,使他們不至信從而得救。
13  那些在石頭上的,是指那些人,他們聽的時候,高興地接受那話,但這些人沒有根,暫時相信,一到試探的時候,就退避了。
14  那落在荊棘中的,是指那些聽了的人,還在中途就被掛慮、錢財及生活的逸樂所蒙蔽,沒有結出成熟的果實。
15  那在好地裡的,是指那些以善良和誠實的心傾聽的人,他們把這話保存起來,以堅忍結出果實。」

釋義

許多人來到耶穌前聽祂講道;但只有少數人真正接受祂和祂的話。因此,對門徒和後世的教會自然產生兩個問題:1.)福音的效果如此微小,到底該如何解釋?2.)關於天主國的訊息還有突破困境的遠景嗎?

耶穌講述這個比喻時,本來並未加上任何解釋。直到第10節才清楚說出這比喻是講述天主的國的。但是,如果聽眾真正對耶穌的話開放(如果他們真的有耳朵),就能夠明白這些圖像所表達的意義。這個比喻講出極大的樂觀主義:既使只有一小部分的種子落在好地裡,卻能產生極為豐富的收穫。

這並不是一個單獨存在的抽象性教導,而是一個警告、一個勸勉。土地本身並不能做什麼決定它是好是壞。但是聆聽聖言的人卻被要求,必須「以善良和誠實的心傾聽」,並結出果實。

耶穌在說明為什麼講比喻的理由時,區分了門徒和「其餘的人」。門徒是得到「天主國的奧秘」的人,他們接受了天主最大的恩賜:「善良和誠實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