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二十週 星期四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第一個從我家門出來歡迎我的,我就把他獻給上主作為全燔祭
讀經一:民十一29-39
29 那時上主的神降於依弗大身上,他就走遍基肋阿得和默納協,來到基肋阿得的米茲帕,又從基肋阿得的米茲帕,到了阿孟子民那裡。
30 依弗大向上主許願說:「若你把阿孟子民交於我手中,
31 當我由阿孟子民那裡平安回來時,不論誰由我家門內出來迎接我,誰就應歸上主,我要把他獻作全燔祭。」
32 於是依弗大到阿孟子民那裡與他們交戰,上主把他們交在他手中,
33 於是他從阿洛厄爾擊殺他們直到米尼特,直到阿貝耳革辣明,共二十座城,實在是一場大追擊戰;於是阿孟子民在以色列子民前屈服了。
34 依弗大回到米茲帕自己家中時,看,他的女兒出來,擊鼓跳舞前來迎接他。她是依弗大的獨生女,除她以外,沒有別的子女。
35 當依弗大一見了她,就撕破衣服說:「哎呀!我的女兒,你真使我苦惱,太叫我作難了!因為我對上主開過口不能收回。」
36 她回答他說:「我的父親,你既然對上主開過口,就照你說出的對待我罷!因為上主已對你的敵人阿孟子民,為你報了仇。」
37 她又向父親說:「請你許我一件事:給我兩個月的期限,讓我與我的伴侶到山上去,哀哭我的童貞。」
38 他答應說:「你去罷!」就讓她離去兩個月的時間。她就去了,與她的伴侶在山上哀哭自己的童貞。
39 過了兩個月,她回到父親那裡,父親就在她身上還了所許的願。
釋義
「依弗大」是一個妓女的兒子,可能迫於環境因素而成為一群強盜的首領。然而,當以色列再次陷入困境,向雅威呼求救援時(民十10),上主的神降在依弗大的身上,使他成為民長。他率領人民擊潰「阿孟子民」;但是,這個勝利使他付出極大的代價:他由於許願的緣故,而必須祭獻他的獨生女。
在以色列原本是禁止以人當作祭獻的,但是,在極端危難的情況下,偶而也發生這類情事。聖經作者並沒有指責依弗大,反而把他表達成為一個極大的悲劇圖像。他認真地面對自己所發的誓願,他的女兒擁有與他相同的精神,毫不畏懼地支持他的決定。依弗大因此屬於以色列偉大的民長。
福音:瑪二二1-14 線上播放
那時候,耶穌又開口用比喻對司祭長和民間長老說:「天國好比一個國王,為自己的兒子辦婚宴。他打發僕人去召被請的人來赴婚宴,他們卻不願意來。又派其他的僕人去,說:你們對被請的人說:看,我已經預備好了我的盛宴,我的公牛和肥畜都宰殺了,一切都齊備了,你們來赴婚宴吧!他們卻不理:有的往自己的田裏去了,有的作自己的生意去了;其餘的竟拿住他的僕人,凌辱後殺死了。國王於是動了怒,派自己的軍隊消滅了那些殺人的兇手,焚毀了他們的城市。然後對僕人說: 婚宴已經齊備了,但是被請的人都不配。如今你們到各路口去,凡是你們所遇到的,都請來赴婚宴。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到的,無論壞人好人,都召集了來,婚宴上就滿了坐席的人。國王進來巡視坐席的客人,看見在那裏有一個沒有穿婚宴禮服的人,便對他說:朋友,你怎麼到這裏來,不穿婚宴禮服?那人默默無語。國王遂對僕役說:你們捆起他的腳和手來,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裏要有哀號和切齒。因為被召的人多,被選的人少。」
釋義
這位要為兒子辦喜事,擺婚宴的國王是天主,他的兒子是「默西亞」;婚宴是舊約所預示,要由默西亞建立的神國。舊約中除了把天主與以民所立的盟約比作婚姻 外,又把天主建立的神國,比做婚宴,新約把這種思想直接貼合在耶穌身上,稱他為新郎。因此,耶穌所建立的神國,也就是婚宴,那加入這神國的人,就比做赴婚 宴的人(默十九9)。
比喻中,國王兩次打發僕人邀請客人赴宴,客人不但不領情,不理僕人,甚至殺了僕人,於是,國王派兵消滅了他們。耶穌如此講,暗示在場質疑耶穌的司祭長和法利塞人,他們拒絕赴天國的喜宴,其處境是怎樣可悲。被邀請來的客人,沒穿禮服也受到嚴厲的懲罰,就像被投入火中的莠子。
「因為被召的人多,被選的人少」有兩種意思:一是天主邀請的人很多,但是願意接受天主邀請的人卻很少;二是願意接受天主邀請的人多,但真正努力使自己配得起天主邀請的人,卻不多。
反省
我願意赴天主的盛宴嗎?還是我終日為物質生活而勞碌不已,視世俗的價值高於天國的價值?
如果願意赴盛宴,我做了什麼準備?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