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二十週 星期三

常年期 第二十週(彌撒講道:請點選1請點選2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上主既然是你們的君王,你們卻仍說:必須有一位君王治理我們。

讀經一:民九6-15

6  於是舍根所有的公民和貝特米羅人都集合起來,在舍根的紀念碑前那棵橡樹下,立阿彼默肋客為王。
7  有人將此事告訴了約堂,約堂就上了革黎斤山頂,站在那裡,高聲向他們喊說:「舍根的公民,請你們聽我,望天主也聽你們!8
  有一次,眾樹要去立一樹為他們的君王,就對橄欖樹說:請你作我們的君王!
9  橄欖樹回答說:人用我的油來敬禮神,尊崇人,難道要我放棄出油,而去搖搖在眾樹之上嗎?
10  眾樹又對無花果樹說:請你來作我們的君王!
11  無花果樹回答說:難道要我捨掉我的甘甜和美果,而去搖搖在眾樹之上嗎?
12  眾樹又對葡萄樹說:請你來作我們的君王!
13  葡萄樹就回答說:我的新酒悅樂神人,難道要我放棄出產,而去搖搖在眾樹之上嗎?
14  於是眾樹對荊棘說:請你來作我們的君王!
15  荊棘對樹木答道:若你們真願立我作你們的君王,來罷!躲在我的蔭下;否則,火必從荊棘冒出,吞滅黎巴嫩的香柏木。」

New Icon釋義

雖然基德紅帶領百姓打敗米德楊人,但是他內心清楚明白,他蒙召是為了拯救百姓,而不是統治人民。因此,他不願意建立王朝,拒絕成為國王,並清楚地告訴以色列人:「唯有上主是你們的君王」(民八23)。

基德紅有七十個兒子,其中的一位名叫「阿彼默肋客」的卻另有想法。他根本不在意全體以色列人或其中某一個支派的拯救,而只在意權勢(民九2、5)。他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以致於謀殺了所有兄弟。但是,其中最小的弟弟「約堂」卻從此劫難中逃脫。約堂對抗阿彼默肋客而講了一個比喻,嘲弄王國制度,但重點不在於想反天主,而是強調王國制度完全無益於社會人民。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天國好像一個家主,清晨出去為自己的葡萄園僱工人。他與工人議定一天一個「德納」,就派他們到葡萄園裏去了。約在第三時辰,又 出去,看見另有些人在街市上閒立著,就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凡照公義該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就去了。約在第六和第九時辰,他又出去,也 照樣做了。約在第十一時辰,他又出去,看見還有些人站在那裏,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站在這裏整天閒著?他們對他說:因為沒有人僱我們。他給他們說:你們 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到了晚上,葡萄園的主人對他的管事人說:你叫工人來,分給他們工資,由最後的開始,直到最先的。那些約在第十一時辰來的人,每人領 了一個「德納」。那些最先僱的前來,心想自己必會多領,但他們也只領了一個「德納」。他們一領了,就抱怨家主,說:這些最後僱的人,不過工作了一個時辰, 而你竟把他們與我們這整天受苦受熱的,同等看待。他答覆其中的一個說:朋友!我並沒有虧負你,你不是和我議定了一個「德納」嗎?拿你的走吧!我願意給這最 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嗎?或是因為我好,你就眼紅嗎?」這樣,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會成為最後的。」

釋義

葡萄是巴勒斯坦地區主要農作物之一,耶穌就地取材說了「葡萄園雇工」的比喻。「德納」是當時的錢幣,由福音經文可以推知,一個「德納」就是當時一般工人一 天的工資。比喻中的僱主按猶太法律在當天工作結束時,發給工人工資(申二四15)。原本應該先到的工人先領工資,因為以後陸續請的僱工,未曾議定過工價, 但主人特別吩咐最後來到的先領,並給了他們一天的工資。早先被僱請的工人見到主人的慷慨,內心喜悅地認為自己應該可以多得,但結果也是一個「德納」。他們 於是抱怨主人的不公,主人回答他們:他並未虧待他們,因為他們按原先議定的工資得到報酬,並未對他們造成虧損,他們尤其不能因為主人的大方而忌妒他人。

這則比喻說明天主對待人既公義又仁慈。天主分施祂的恩寵,遲早無定時、多少無定規,在少年時被召選的人,不一定比在壯年時,或老年時得天主眷顧的人所得的 聖寵多或大。我們所得的恩寵,完全出於天主的仁慈,天主有絕對的自由給予恩寵,人要做的是知恩報愛,對於知恩還愛的人,天主也絕不吝惜自己的恩寵。

反省

當我看到比我不努力,卻得到天主恩寵的人,我會心懷忌妒,抱怨天主的不公平嗎?

回顧自己的生活,我是否喜樂地接受天主給予的恩寵?是否願意與別人分享?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