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十二週 星期六

常年期 第十二週(彌撒講道:請點選1請點選2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6月24日 洗者聖若翰誕辰 讀經一 讀經二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天主顯現給亞巴郎

讀經一:創十八1-15

1  天正熱的時候,亞巴郎坐在帳幕門口,上主在瑪默勒橡樹林那裡,給他顯現出來。
2  他舉目一望,見有三人站在對面。他一見就由帳幕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
3  說:「我主如果我蒙你垂愛,請你不要由你僕人這裡走過去,
4  我叫人拿點水來,洗洗你們的腳,然後在樹下休息休息。
5  你們既然路過你僕人這裡,等我拿點餅來,吃點點心,然後再走。」他們答說:「就照你所說的做罷!」
6  亞巴郎趕快進入帳幕,到撒辣前說:「你快拿三斗細麵,和一和,作些餅。」
7  遂又跑到牛群中,選了一頭又嫩又肥的牛犢,交給僕人,要他趕快煮好。
8  亞巴郎遂拿了凝乳和牛奶,及預備好了的牛犢,擺在他們面前;他們吃的時候,自己在樹下侍候。
9  他們對他說:「你的妻子撒辣在那裡?」他答說:「在帳幕裡。」
10  其中一位說:「明年此時我必回到你這裡,那時,你的妻子撒辣要有一個兒子。」撒辣其時正在那人背後的帳幕門口竊聽。
11  亞巴郎和撒辣都已年老,年紀很大,而且撒辣的月經早已停止。
12  撒辣遂心裡竊笑說:「現在,我已衰老,同我年老的丈夫,還有這喜事嗎?」
13
  上主對亞巴郎說:「撒辣為什麼笑?且說:像我這樣老,真的還能生育?
14  為上主豈有難事?明年這時,我必要回到你這裡,那時撒辣必有一個兒子。」
15
  撒辣害怕了,否認說:「我沒有笑。」但是那位說:「不,你實在笑了。」

New Icon釋義

「全能的天主」(參閱昨日讀經)住在高處,但也非常接近人,常常探訪祂的「朋友」。今日的讀經在《創世紀》這部作品中,敘述的觀點和「樂園」故事相同。但是,在樂園中,天主也未曾和人同桌共席,接受人的款待與服事。

這個舊約中獨特的敘述將亞巴郎表達為天主的朋友,也參與天主的計畫。他是善待客人的最佳典範,親切接待陌生人,並非因為他們位高權重,而是因為他們飢餓、乾渴、疲倦。亞巴郎再次聽到許諾,他和撒辣將要得到一個兒子(參閱:創十七16)。這一次撒辣「」了,昨日的讀經中是亞巴郎「」了(創十七7)。這個「」是表達不相信的苦笑,因此撒辣遭到指責與糾正。她將成為母親,但在此之前,必須加入亞巴郎的信仰。

我們從此可以看出,聖經作者處理傳統材料時是何等地自由揮灑。「」的主題在此連續出現兩次,都和依撒格的誕生有關,原因是依撒格這個名字本身的意義就是「他將笑」。作者展現了高超的寫作技巧,將這個文字特性安排進入兩個不同的脈絡中。最後,這個天主拜訪亞巴郎的故事,很可能受到聖經外神明拜訪虔誠人的傳奇故事的影響。


福音:瑪八5-17 線上播放

耶穌進了葛法翁,有一位百夫長來到他跟前,求他說:「主!我的僕人癱瘓了,躺在家裏;疼痛得很厲害。」耶穌對他說:「我去治好他。」百夫長答說:「主!我 不堪當你到舍下來,你只要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會好的。因為我雖是屬人權下的人,但是我也有士兵屬我權下;我對這個說:你去,他就去;對另一個說:你來, 他就來;對我的奴僕說:你作這個,他就作。」耶穌聽了,非常詑異,就對跟隨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在以色列我從未遇見過一個人,有這樣大的信心。我給 你們說:將有許多人從東方和西方來,同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國裏一起坐席;本國的子民,反要被驅逐到外邊黑暗裏;那裏要有哀號和切齒。」耶穌遂對百 夫長說:「你回去,就照你所信的,給你成就吧!」僕人就在那時刻痊癒了。

耶穌來到伯多祿家裏,看見伯多祿的岳母躺著發燒,就摸了她的手,熱症就從她身上退了。她便起來伺候他。

到了晚上,人們給他送來了許多附魔的人,他一句話就驅逐了惡神;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這樣,就應驗了那藉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話:「他承受我們的脆弱,擔荷了我們的疾病。」

釋義

瑪竇福音在編輯特色之一是將耶穌的「言論」編撰在一起,其中第八和第九章是有關「奇蹟故事」的蒐集,這些奇蹟故事可分為三組(八1~17,八23-九8, 九18-33),在每組奇蹟敘述之後記載了人們的反應(八18-22,九9-17,九33-34)。這些奇蹟故事證明耶穌的權力勝過疾病、自然、魔鬼及死 亡,而今日的福音重點在於耶穌的權力勝過疾病。

今日福音中百夫長對僕人的態度,異於當時社會主僕間的態度,也因此感動耶穌;百夫長回答耶穌的話,也充分表達他對耶穌的信心與服從。耶穌遂以天國宴席賓客 的比諭,一方面回應百夫長的信心;一方面挑戰以色列人的傳統觀念,認為只有他們才能獲取天國;耶穌強調天國並非猶太人專屬,天國的門開放給一切擁有信心的 人,百夫長就是最佳例證。進入天國的決定因素並非「種族」和「身份」,而是「信心」。

接著的治癒故事,耶穌以一個動作(用手觸摸)、一句話,便治癒了軟弱、受束縛的人。福音作者藉此提醒讀者:耶穌的「話」,具有上主的「話」(創造宇宙萬物)的效力。最後作者指出,耶穌就是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那位承擔人類苦難的上主僕人(依五三4)。

反省

耶穌不斷地向人要求「信德」。我對耶穌有多大的信心?如何能增強我的信德?

伯鐸的岳母被治癒後,「便起來伺候衪」。我曾否獲得主治癒的體驗?我如何回應這恩賜?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