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 第二週 星期四

四旬期 第二週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信賴世人該受詛咒;信賴上主的人應受稱讚 

讀經一:耶十七5-10

上主這樣說:「凡信賴世人,以血肉的人為自己的臂膊,決心遠離上主的人,是可咒罵的!他必像一株在曠野中的檉柳,即使幸福來到,一點也不覺察,只住在曠野乾燥處,滿含鹽質無人居住之地。凡信賴上主,以上主作依靠的人,是可祝福的;他必像一株栽在水邊的樹木,生根河畔,不怕炎熱的侵襲,枝葉茂盛,不愁旱年,不斷結實。人心最狡滑欺詐,已不可救藥;誰能透識?我上主究察人心,考驗肺腑,依照各人的行徑和作為的結果,給人報酬。

釋義

這段讀經屬於智慧文學訓誨錄。它將信賴天主的人及仰賴世人的人兩相對比:信賴天主的,必蒙恩愛和祝福,像生在水邊的樹;依賴世人的人,必被遺棄和詛咒,有如沙漠裡的樹。

耶肋米亞先知藉此警告猶大王約雅金,不要仰賴埃及和其勢力,來對抗巴比倫;反要仰賴上主,遵照祂的指示。靠血肉而疏遠天主的人,勢必招致悲痛和不幸,因為人是不可靠的,人的助力,永不敵天主的協助。

祝福與詛咒既是如此分明昭著,為何人們寧取詛咒而捨祝福?實在是人性不可思議的「自欺」,蒙蔽了對善跟惡的判斷。


福音前歡呼

福音前歡呼詞4

富翁和拉匝祿的比喻

福音:路十六19-31

那時,耶穌對法利塞人說:「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罷!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其慘苦。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裏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那人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他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了他們那裏,他們必會悔改。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釋義

富翁和拉匝祿的比喻生動傳神,但該與前面數節一同來看才更能深入其內涵。首先值得注意是,這比喻的對象是稍前數節「嗤笑耶穌」又貪愛錢財的法利塞人(十六14)。按照猶太人的觀念,財富是天主的賞報,錢財的多寡與人的良善成正比。這些法利塞人不但愛財,更愛炫耀財富,並自以為是良善而且蒙神祝福的人。

耶穌批判這些人說:「你們在人前自充義人,但是,天主知道你們的心,因為在人前是崇高的事,在天主前卻是可憎的。」(十六15)比喻中的富翁在世不但享盡榮華富貴,大概也在人前自充義人。但是這種人在天主前卻是可憎的,他們的結局是悲慘的:「在這火燄中極其慘苦。」將這兩段經文合摻更可看出,這個比喻並不只是表達生前或死後的善惡報償,更是點出天主的永恆判斷與人的虛幻認知間的差別,而天主的正義就在其中,並非在死後,更是在當下。

比喻最後的幾句對於以守法者自居的法利塞人是很重的責備和提醒:如果不真的聽從法律(天主的話),真心地奉行法律的真義,即使「有人從死者中到了他們那裏」,他們也不會接受;而這也預示了耶穌復活後猶太人仍然不信。

反省

比喻中富翁的悲慘結局,對我有什麼啟發?我該如何善用天主給我的金錢、才華、健康等,來為天主服務,與弟兄姊妹們分享?

今日社會中穿著體面、受人尊重,學有專精、具有良好社經地位的人士,往往也有一些「法利塞人」的傾向。我是否也屬於這樣的族群?我是否也「自以為義」?今天耶穌的話給我什麼警惕?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