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二十四週 星期二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9月14日 光榮十字架慶日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9月15日 痛苦聖母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9月17日 聖方濟印五傷 讀經一 福音
你們是基督的身體,每個人都是做肢體的。
讀經一:格前十二12-14,27-31
弟兄們:就如身體只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所有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因為我們眾人,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或是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因一個聖神受了洗,成為一個身體,又都為一個聖神所滋潤。原來身體不只有一個肢體,而是有許多。
你們便是基督的身體,各自都是肢體。天主在教會內所設立的:第一是宗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有治病奇恩的、救助人的、治理人 的、說各種語言的。眾人豈能都做宗徒?豈能都做先知?豈能都做教師?豈能都行異能?豈能都有治病的奇恩?豈能都說各種語言?豈能都解釋語言?你們該熱切追 求那更大的恩賜。
釋義
在今天的讀經一中,保祿直接指出:由於眾人各行己道,因此整個格林多教會,不像是基督的身體,倒像一個彼此互無關聯、失去控制的混亂結構;殊不知,身體只有一個,而肢體卻應彼此互相效力。
首先,保祿非常清楚,他先前處理關於格林多教會的問題,明顯地都與個人的驕傲、自私與分裂有關,甚至還發生褻瀆「主的晚餐」的行為。因此,保祿以教會是基 督身體的圖像說明:眾人無論是誰,都已在同一聖神內受洗,彼此成為一個以基督為首的身體;既是一個身體,就有許多不同功能的肢體。這意謂著:每個人在這一 個身體中,都各自肩負了特定的功能與角色,彼此應相互配搭與效力。因此,保祿明白地指出:每個人在基督內,都是被天主召叫成為肢體的;在各司其職、相互搭 配與補充的前提下,成為基督的一個完整身體。
接著,保祿便將上述肢體的圖像,應用在每人所具備的不同恩賜上;但他提醒眾人,即使每人的恩賜不同,彼此仍是相互效力、彼此需要的;就如同一個完整的身 體,需要各種不同功能的肢體一樣。因此,無論是宗徒、先知、教師、行神蹟的、治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人的,或說各種語言的,都不能取代彼此的功能,而應在 自己的恩賜上相互補充與協助。所以,因為一個身體不能都只是手,亦不能都只有腳,因此眾人才更需要在自己所具備的恩賜上,貢獻一己的心力,讓這身體更加美 好。
最後,保祿鼓勵眾人追求那更大的恩賜;因為前面所述的諸多能力,他們都不缺乏。格林多教會最為匱乏的恩賜便是:在基督裡的真正愛情與謙遜!
復活納因城寡婦的獨子
福音:路七11-17 線上播放
那時候,耶穌往一座名叫納因的城去,他的門徒和許多群眾與他同行。臨近城門時,看,正抬出一個死人來,他是母親的獨生子,母親又是寡婦;且本城的一大夥人 陪著她。主一看見她,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向她說:「不要哭了!」遂上前按住棺材,抬棺材的人就站住了。他說:「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罷!」那死者便坐 起來,並開口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眾人都害怕起來,光榮天主說:「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他自己的百姓。」於是,稱述耶穌的 這番話,傳遍了猶太和附近各地。
釋義
今天的福音敘述一個人類悲苦與耶穌憐憫的相遇事件。福音中的受苦者是一位已失去依靠的寡婦,現又因失去獨子更形孤苦,耶穌知悉她的遭遇便心生憐憫之情。路 加的這段描述充滿著對比,訊息就在這對比的張力中被帶了出來。雙方群眾來自不同的地方,一方沉靜而另一方喧嘩,但卻在各自的行進中彼此相遇。這個相遇的結 果是:由於耶穌的憐憫而使亡者恢復生命。耶穌除了彰顯天主的憐憫外,更向世人證明祂即是生命的主,並且親自眷顧了祂的子民。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路加在敘述這個故事時,第一次稱耶穌為「主」,而耶穌確實也在當中初次向人顯示祂就是生命的最高主宰。當然,這個復活死人的事件,也預 先為後來答覆洗者若翰的詢問作了預備(參閱:七20-22)。在四部福音中,只有路加記錄了這一事件,顯示路加除了特別喜歡描述耶穌對悲苦之人的憐憫之 外,也喜愛強調祂對婦女的仁慈與關切(參閱:七36-50,十38-42)
反省
對於他人的不幸我能否感同身受,並且採取具體的行動加以援助?
我是否深切經歷到耶穌是生命之主?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