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 第五週 星期三

復活期 第五週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耶路撒冷會議(上)

讀經一:宗十五1-6

那時候,有從猶太下來的幾個人教訓弟兄們說:「若是你們不按梅瑟的慣例行割損,不能得救。」保祿和巴爾納伯同他們起了不少的爭執和辯論;大家就指定保祿和巴爾納伯,與他們中的幾個人,上耶路撒冷去見宗徒和長老,討論這問題。他們由教會送走之後,就路過腓尼基和撒瑪黎雅,沿途敘述外邦人歸化的事,使眾弟兄非常喜歡。他們到了耶路撒冷,為教會、宗徒和長老所歡迎,就報告了天主偕同他們所行的一切大事。卻有幾個信教的法利塞黨人起來說:「必須叫外邦人受割損,又應該命他們遵守梅瑟法律。」宗徒和長老們就開會商討此事。

釋義(彭龍英)

從前,外邦人若想加入猶太教群體,成為天主的子民,必須遵守梅瑟法律,而割損禮是表明自己加入猶太教的外在記號。因此,初期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面臨到一個困境:悔改歸主的外邦基督徒是否必須遵守猶太法律。

耶路撒冷會議的舉行源於一批耶城的猶太信徒(法利塞黨),見到安提約基雅教會外邦信徒日漸眾多,就熱心來到此中間,表達外邦信徒必須接受割損禮,並遵循梅瑟法律,才能和猶太人一樣,成為天主的子民。換言之,他們認為外邦人信主,必須先成為「猶太教徒」,才能成為「基督徒」。


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

那時,耶穌對祂的門徒們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園丁。凡在我身上不結實的枝條,祂便剪掉;凡結實的,祂就清理,使它結更多的果實;你們因我對你們所講的話,已是清潔的了。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正如枝條若不留在葡萄樹上,憑自己不能結實;你們若不住在我內,也一無所能。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做。誰若不住在我內,便彷彿枝條,丟在外面而枯乾了,人便把它拾起來,投入火中焚燒。你們如果住在我內,而我的話也存在你們內,如此,你們願意什麼,求罷!必給你們成就。我父受光榮,即在於你們多結果實,如此你們就成為我的門徒。」

釋義

對觀福音都有記述「最後晚餐」中的情景:耶穌在受捕之前與門徒一起吃逾越節晚餐,並給予門徒諄諄教誨。但若望福音明顯地特別強調則把耶穌最後的教導,把它發展成篇幅極大的「臨別贈言」(若十三31-十七26)。耶穌一方面強調仍在此世的現況,另一方面則強調已經、並且將要被光榮地舉揚的事實。

舊約常用「被天主所揀選的『葡萄樹』或『葡萄園』」的圖像描述以色列;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自比為新以色列的葡萄樹,結合於祂的基督徒就是枝條,枝條必須結出果實,以取悅園丁——天主父。凡不留在葡萄樹上、不結實的枝條,就被剪除、丟棄而被焚燬。

如果我們把「葡萄樹」的比喻和保祿所提出的「基督奧體比喻(格前十二12­-27)相比較,將可發現:「基督奧體」比喻強調基督徒彼此同為肢體、共同構成基督身體的關係;而「葡萄樹」的比喻則側重基督徒與耶穌基督直接的關聯性。

反省

我和耶穌的關係為何?是否體會到「祂住在我內,我也住在祂內」?

耶穌要求基督徒多結果實。他向我要求什麼樣的果實?我要如何做才堪稱為祂的門徒?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