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十一週 星期五

常年期 第十一週(彌撒講道:請點選1請點選2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常年期 第十一週 星期五

痛苦是真宗徒的記號

讀經一:格後十一18、21-30

18  【弟兄們】既有許多人按照俗見誇耀,我也要誇耀,

21  其實,若有人在什麼事上敢誇耀 ─ 我狂妄地說:我也敢。
22  他們是希伯來人?我也是。他們是以色列人?我也是。他們是亞巴郎的苗裔?我也是。
23  他們是基督的僕役?我瘋狂地說:我更是。論勞碌,我更多;論監禁,更頻繁;論拷打,過了量;冒死亡,是常事。
24  被猶太人鞭打了五次,每次四十下少一下;
25  受杖擊三次;被石擊一次;遭翻船三次;在深海裡度過了一日一夜;
26  又多次行路,遭遇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由同族來的危險、由外邦人來的危險、城中的危險、曠野裡的危險、海洋上的危險、假弟兄中的危險;
27  勞碌辛苦,屢不得眠;忍飢受渴,屢不得食;忍受寒冷,赤身裸體;
28  除了其餘的事以外,還有我每日的繁務,對眾教會的掛慮。
29  誰軟弱,我不軟弱呢?誰跌倒,我不心焦呢?
30  若必須誇耀,我就要誇耀我軟弱的事。

New Icon釋義

保祿在格後十一1宣告要講述一段「狂妄的言論」,這段言論從第16節開始,保祿同時宣稱自己完全明白,這裡所說的其實都是沒意義的!保祿把自己降格到對手的層次,然後開始「誇耀」自己 — 他還非常痛心地補充:這是你們格林多人喜歡聽的(格後十一19)!

在這段談話中,我們得知保祿宗徒生命中一連串的個別經歷。他的一切行動、所承受的一切苦難,讓人幾乎無法想像。他是「以色列人」、「亞巴郎的苗裔」,而且永遠是;他以這個身份成為「基督的僕役」。宗徒的全部時間和力量都屬於基督,在這方面保祿的敵人或對手沒有一個能與他相比。他們真是「基督的僕役」嗎?(他們其實是「撒殫的僕役」;參閱:格後十一15)

這段敘述真正流傳下來的重點,並不是保祿生命中的個別經歷,而是關於宗身份與職務的教導:真正重要的不是個人的能力或成就,而是一個基本態度:時時準備好成為僕役,承受痛苦與失敗,持續地、默默無聞地把自己消耗殆盡。


福音:瑪六19-23 線上播放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你們不要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在地上有蟲蛀,有銹蝕,在地上也有賊挖洞偷竊;但該在天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那裏沒有蟲蛀,沒有銹蝕,那裏也沒有賊挖洞偷竊。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必在那裏。

眼睛就是身體的燈。所以,你的眼睛若是康健,你的全身就都光明。但是,如果你的眼睛有了病,你的全身就都黑暗。那麼,你身上的光明如果成了黑暗,那該是多麼黑暗!」

釋義

由今日起,福音的一系列言論,路加福音也都有記載,但放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瑪竇的編排特色是將相同主題的經文蒐集在一起,整個第六章的中心主旨是:門徒應該完全地面向天主、侍奉祂。

本日福音首先邀請我們「藏富於天」,因為積蓄財富在地上是不可靠的。瑪竇的描述是十分貼近當時巴勒斯坦的生活,當時老百姓相當保守、缺乏安全感,通常都將 財富埋藏在家中地洞裡;但卻難免遭「蟲蛀、銹蝕」,並可能被賊挖開偷竊。耶穌教導真正的安全感在於生活在天主的福音內,但必須將這些財富交在天主手中, 「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必在那裏。」這樣纔能真正得到「藏富於天」的喜樂。

第二段經文的圖像是「眼睛就是身體的燈」,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由生理來說,「眼睛若是康健」,當然人就可以有良好的視力;反之「眼睛有了病」,視力、身 體也就出了問題。但經文明顯地超越這層次而指向精神層次,象徵人心的意向:康健指向心靈的單純,病症就是邪惡的意念,將影響整個人「全身」是否光明。最後 若將本段經文連結上段經文的最末句「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必在那裏」,則進入比喻的更深層次,此時「眼睛-意向性」很清楚地是指人朝向天主。天主 是光明,眼睛作用是讓這光明進入人內(如同燈照亮室內),眼睛的意向是否朝向天主,決定人的存在是光明或是黑暗。前後兩段經文在這個層次上表達一致的訊 息,人應該完全地朝向天主。

反省

每個人多少都有一些錢財、能力和各種有形無形的「資產」。我的資產是哪些?面對不安定的社會,我是否也缺乏安全感,想將這些資產「藏起來」。

我的目光單純嗎?或是常常心亂如麻?我的目光朝向何方?是天上的父嗎?

祈禱

文件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