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十一週 星期二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常年期 第十一週 星期二
馬其頓教會的榜樣
讀經一:格後八1-9
1 弟兄們!如今我們願意告訴你們:天主在馬其頓各教會所施與的恩惠,
2 就是他們在患難頻繁的試探中所充滿的喜樂,和他們極度的貧困所湧出的豐厚慷慨。
3 我可以作證:他們是盡了力量,甚至超過了力量,自動的捐輸,
4 再三懇求我們准他們分享供應聖徒的恩惠。
5 他們所作的,不但如我們所盼望的,而且按照天主的旨意,把自己先奉獻給主,也獻給了我們;
6 因此,我們請求弟鐸,他既然開始了這慈善的事,也在你們中予以完成。
7 就如你們在一切事上,在信德、語言、知識和各種熱情上,並在我們所交於你們的愛情上,超群出眾,這樣也要在這慈善事上超群出眾。
8 我說這話並不是出命,而是藉別人的熱情來試驗你們愛情的真誠,
9 因為你們知道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恩賜:他本是富有的,為了你們卻成了貧困的,好使你們因著他的貧困而成為富有的。
釋義
在《格林多後書》第八、第九兩章保祿談論為耶路撒冷教會團體捐獻的主題,這本來是《格林多前書》已經講過的主題,但是由於格林多教會的衝突而一直沒有真正完成。
保祿沒有直接說明耶路撒冷教會陷於困境,這應該是眾所周知的情況。關於捐獻,保祿也沒有採用命令的方式(8),而是非常小心的請求,並且提供合宜的 理由。他首先舉出馬其頓教友的例子:他們自己也是貧窮的,但是天主給予他們施捨的恩寵、施捨的喜樂;慷慨大方的施予使給予者喜樂,並使他們和天主 ─ 「最大的施主」─ 建立共融的關係。然後,保祿給予一個更深的理由:基督自己成為了貧窮,為了使我們因著祂的貧窮而成為富有(9)。天主子降生成人所做的一切,是人們永遠無 法仿效的;但是基督徒所經驗到的一切應該產生果實,把天主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傳遞、分享給這個世界。
福音:瑪五43-48 線上播放
耶穌向他的門徒說:「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 之父的子女,因為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稅吏不是也這樣作嗎?你 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做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作嗎?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釋義
這段經文乃是耶穌對傳統法律的反省與提升。「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經文前半句出自肋十九18;但後半段並不見於舊約或是拉比典籍中,大概是充軍之 後民間口傳的說法。這其中所謂的「仇人」,應該並不指個人間的仇恨關係,而更是團體性地指向外邦人,為的是區分猶太人與外邦人。在此意涵下,陌生人、外國 人、敵人都變成與「仇人」意義相近的字彙。這種將「近人」與「仇人」對立起來的現象,其背後的思維基礎仍是「種族主義」。此外,對於初期基督徒而言,「仇 人」還可能指的是迫害基督徒的人。
相對於猶太人狹隘的「民族主義」,耶穌指出另外一條和平的道路:「愛你們的仇人,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耶穌的意思是要求門徒和日後的基督徒,效法天父的 心,不分族群彼此的去愛,將所有的人當成「近人」。如此,陌生人或仇人的觀念自然就不再存在於人心了,我們也就成為天父所心愛的子女了,和天父一樣成全。 這真是一條突破族群團體的分類,邁向超越大同的成全之路。
反省
我心中在什麼地方會對人我做出區分?是金錢,血統,語言,宗教,社經地位,或是其它?
我如何淨化自己的思維,打破狹隘的「種族派系」觀念,將每個人都視為兄弟姊妹?
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