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第三週 星期三

常年期 第三週(彌撒講道:請點選1請點選2

星期一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二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三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四 讀經一 福音
星期五 讀經一 福音
星期六 讀經一 福音


祂使被聖化的人永遠得以完全

讀經一:希十11-18

11  每一位司祭都是天天侍立著執行敬禮,並屢次奉獻總不能除去罪惡的同樣犧牲;
12  但是基督只奉獻了一次贖罪的犧牲,以後便永遠坐在天主右邊,
13  從今以後,只等待將他的仇人變作他腳下的踏板。
14  因為他只藉一次奉獻,就永遠使被聖化的人得以成全。
15  聖神也給我們作證,因為他說過,
16  「這是我在那些時日後,與他們訂立的盟約 ─ 上主說 ─ 我要將我的法律放在他們的心中,寫在他們的明悟中」這話以後,
17  又說:「他們的罪過和他們的邪惡,我總不再追念。」
18  若這些罪已經赦了,也就用不著贖罪的祭獻了。

New Icon釋義

《希伯來書》在前面幾章的內容中,已經清楚描述了耶穌基督獨特的、永遠的大司祭職。經由祂圓滿的、一次而永遠的犧牲,為人們贖罪並建立了新約、新的 救援秩序、真實的救援。如此,基本上天主和人類的歷史已經達到了其目標。在基督的祭獻之後,再沒有其它新的祭獻;在耶穌基督圓滿的大司祭之外,再沒有其他 司祭職務。

當然,我們尚未真正進入天主的「安息」之中,天主的圓滿救援在我們身上還沒有成為完全的真實。雖然如此,我們對於未來並不是只能希望而已,而是我們 現在就已經得到罪赦,有一個純潔的良心以及和天主的共融。經由耶穌基督,天主已經成為我們的天主。現在,一切的關鍵都在:在通往進入天主安息的路上,我們 不可倦怠,必須堅持於信德和望德之中。


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福音:谷四1-20  線上廣播

耶穌又在海邊上開始施教,有大夥群眾聚集在他跟前,他祇得上了一隻船,在海上坐著,所有的群眾都在海邊地上。他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事,在施教時,他向他們 說:「你們聽: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吃了;有的落在石頭地裏,那裏沒有多少土壤,即刻發了芽,因為所有的土壤不 深,太陽一出來,被晒焦了;又因為沒有根,就乾枯了;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把它窒息了,就沒有結實;有的落在好地裏,就長大成熟,結了果實,有的 結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他又說:「有耳聽的,聽罷!」當耶穌獨自一人的時候,那些跟從他的人和十二門徒便問他這些比喻的意義。耶穌對他們 說:「天主國的奧義衹賞給了你們,但對那些外人,一切都用比喻,使他們看是看,卻看不見;聽是聽,卻聽不明白,免得他們回頭,而得赦免。耶穌對他們說: 「你們不明白這個比喻,又怎能明白其他的一切比喻呢﹖那撒種的人撒的,是所講的「話」。那撒在路旁的「話」,是指人聽了後,撒殫立時來,把撒在他們心裏的 「話」奪了去。同樣,那撒在石頭地裏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後,立刻欣然接受;但他們心裏沒有根,不能持久,及至為了這「話」發生艱難或迫害,立刻就跌倒 了。還有那撒在荊棘中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後,世俗的焦慮,財富的迷惑,以及其他的貪慾進來,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那撒在好地裏的,是指人聽了 這「話」,就接受了,並結了果實,有的三十倍,有六十倍,有的一百倍。」

釋義

撒種比喻是馬爾谷敘述天國來臨的第一個比喻,由於種子落在四種不同的狀況中 ─ 路旁、石頭地、荊棘中、及好地裡 ─ 也相對應地產生極不同的結局:從死亡到結出一百倍果實。經過耶穌解釋,人們便明白比喻的意義:跟隨耶穌得到天國的關鍵在於,是否準備好自己,聆聽並且接受耶穌的「話」(聖言)。

耶穌引用依六9的經文,說明自己用比喻講論天國的原因是,「使外人看是看,卻看不見;聽是聽,卻聽不明白,免得他們回頭,而得赦免。」意思並非耶穌真的不 願意外人明白天國的比喻,而是祂有能力看透人心,預見了外人其實不願聽懂,也不願回頭。總之,接受天國的人,天主的恩寵源源不斷;那不接受的,連原來有 的,也會喪失(參閱:路十九26)。

反省

我聆聽聖言、閱讀讀經的態度如何?是認真專心?還是有口無心?

我是否努力開放自我,常去除心中的荊棘,好讓天主在我身上施展他的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