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倫坡泉(FonteColombo)

1223年,聖方濟與弟兄在此地重新修訂了修會的第二個會規,訂定日後修道及生活的方式。可倫坡泉遂有「方濟會的西乃山」的美名。聖方濟視可倫坡泉為隱修地,處處可見早期隱修的遺跡:洞穴、山間簡陃的居所、樸素的聖瑪麗德蓮小堂等。可倫坡泉也邀請我們每一個人重新皈依,反省自己的使命與責任。

中庭
中庭

檢視
廣場
廣場

可倫波泉(FonteColombo)、格熱橋(Creccio)、波久普斯頓(Poggio Bustone),位於里野地(Rieti)平原的山陵,這三座在峻峭絕壁上的隱修地,讓聖方濟的夢能恆長保留在心中,也是讓他感受到耶穌活生生地親臨的地方,因此,成為一個神秘經驗的三角地帶。 聖方濟知道,沒有了祈禱,真愛會是不可能的;從生活經驗裡,他也知道,沒有了愛,祈禱會成為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這樣的祈禱也不會有結果。   (摘自《方濟:夢的旅程》)

檢視
聖方濟的標誌Tau
聖方濟的標誌Tau

這是聖方濟畫的Tau(真跡),位於聖瑪麗德蓮小堂內。

檢視
會規
會規

聖方濟曾編撰過三個會規:由依諾森三世所允准,但沒有教宗諭令的會規(稱為《不具教宗諭令會規》,sine bulla或non bullata);另一個較簡短,但卻被遺失的會規;以及依教宗何腦略三世以諭令批准的會規(稱為《具教宗諭令會規》,cum bulla或bullata)。 《不具教宗諭令會規》反映了1221年左右方濟會的修會生活。這個會規內容本身可以視作是賦予弟兄們職責及行動的驅使力量,並不是在說明弟兄們應予以完成的責任。例如,第七章中論及服務與工作方法:「弟兄們無論在何處為他人服務或工作,不得接受能使他給予惡表,或有損靈魂的職務;反之,他應是一個卑微者,附屬於家內的一切人。」 (摘取自《方濟與佳蘭(三)》;《聖方濟》)

檢視
方濟寫會規處
方濟寫會規處

在方濟撰寫會規時,曾與弟兄交談過,但也會堅持自己認為重要的部份。方濟除了要求對會規應有最大的服從精神外,他並不會因會規而自我煩擾。他時常認為:「每一個人都要從他最基本的限度,朝向個人能達到的頂點努力活出會規的精神。」 (摘取自《聖方濟》)

檢視
良弟兄的山洞
良弟兄的山洞

良(Leone)弟兄是方濟初期弟兄之一,方濟晚年時期,他經常照顧方濟。良弟兄以獻身的精神,尊敬的心靈及對真理的追求態度,喜愛了他的老師及創會者。 根據薛拉諾在他的方濟第二傳記裡,敘述了一段可能是良弟兄自己傳遞下來的故事:良弟兄在拉維納山正受到誘惑的折磨,但他缺乏勇氣將在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一切告訴方濟,但方濟似乎意識到了良弟兄的困境,於是,方濟向良弟兄說:「請替我取紙和墨來,我願意將我內心所默想主的聖言及頌揚天主的話寫下來。」方濟寫完後要良弟兄將這張小羊皮紙收起,並善加保存至死,而良弟兄也忠實的做了。 這封信的日期被肯定是在1224年9月的後半期,距離方濟獲得五傷的時日之後不久寫成的。方濟以心靈喜悅的情緒回答了良弟的誘惑說:「為抵抗撒旦及其他的惡魔的方法,不是用詛咒或咒罵,而是要舉揚天主及頌揚祂。」 (摘取自Raoul Manselli著,高達德譯《聖方濟》)

檢視
瑪麗德蓮小堂
瑪麗德蓮小堂

瑪麗德蓮小堂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