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沿途事件

第十一章 沿途事件

有人認為本章的資料已非司祭卷所有,而是雅威卷及厄羅音卷的傳授。原因是此處的記載,不但筆調與前者迥異,而且如此露骨的記載事件也是前所未有的,至少不是司祭卷的作法;還有百姓的性格也好似大有改變。

1–9節 民怨沸騰

1 當時人民怨聲載道,怨聲已傳入上主的耳中;上主聽見,遂發怒;上主的火在他們中燃起,焚燒了營幕的邊緣。
2 人民遂向梅瑟求救;梅瑟懇求了上主,火就熄滅了,
3 遂給那地方起名叫塔貝辣,因為上主的火曾在他們中燃燒起來。
4 那些跟百姓來的雜族人甚是貪求口腹,連以色列子民也開始哭泣說:「誰給我們肉吃?」
5 我們記得:在埃及我們可隨便吃魚,還有胡瓜、西瓜、韮菜、蔥和蒜。
6 現在我們的心靈憔悴,我們眼見的除「瑪納」外,什麼也沒有。」
7 「瑪納」形似胡荽種子,色彩有如珍珠。
8 人民四散收歛,用磨研細,或在臼內搗碎,在鍋內煮了做成餅,它的滋味有如油餅的滋味。
9 夜晚露水降在營上時,也降下「瑪納」。

以色列百姓離開西乃山之後,所處的環境自然大有改變。這種改變所造成的艱苦,使百姓甚為不滿,開始抱怨。在西乃山時代的百姓被說成是慷慨大方,熱心捐助修建上主會幕一切的用品,向天主表達知恩報愛的心情;對梅瑟則是言聽計從,表示了俯首貼耳的服從和支持。如今竟然大大改變,前後判若兩種民族,固執己見,滿口怨言,反抗領袖,忘恩負義,恬不知恥。雖然作者將這一切歸咎於外人的挑撥離間和外人的煽風點火的惡行,但以色列畢竟難辭其咎。在那乾旱無水,生物全無的曠野中,以民憶起了從前在埃及的口腹享受。那裡大魚大肉,應有盡有,且取之不盡。這裡卻什麼都沒有,只有死路一條。於是害怕和怨憤之情油然而生,完全將仁慈全能的上主天主忘到九霄雲外去了。誰是那些火上加油的外族人士?聖經上雖然在數個地方提到了他們,還說他們是同以色列人一同自埃及出走的人民。但他們究係何人?我們不得確知(見出一二38 肋二四10)。當然我們可以意識到,這些民族原同以色列人一樣居於埃及,也同樣受到埃及帝國的壓迫,因此心中憤恨不平,便隨同以色列人一起出走埃及,以爭取獨立自由(出一六12,13)。

「上主的火在他們中燃起」( 1節)。這是懲罰以色列人的烈火,也的確將營幕的天主的顯罰。天主用火懲罰了那個地方,因此稱它為「塔貝辣」意即「火燒之地」。但是這個地名未被列入本書33章中所記載的路程表內。故此有人謂「塔貝辣」就是34節所說的克貝洛特阿塔瓦。這場大火沒有蔓延便平息了,因為梅瑟代替百姓祈求了天主。天主寬赦百姓的抱怨之罪,平息了義怒。其實由出一四11–20; 一五24,25; 一六2–12; 一七3–7等,我們已知道,百姓雖然不斷的口出惡言,可是天主每次都息怒寬恕了他。

以民和外方人聯合哭訴沒有魚肉、胡瓜、西瓜、韮菜和蒜( 5節),這些都是埃及日常生活的食品,也可以說是埃及的特產(出七21)。以民認為沒有這些東西便再也不能生活,對天主以奇蹟賜予的瑪納已覺得乏味,不值一顧。關於「瑪納」的性質,請見出一六13–21的釋義。由這裡以民的抱怨,並希求埃及那種十分普遍的蔬菜瓜果看來,似乎瑪納並不是可口的食品,不然他們不會渴求如此不值錢的瓜果。但是智一六20關於瑪納記載說:「它具有各種美味,適合各人的口味」,又說:「它合乎取食者的嗜好,隨著人的願望而變化」(智一六21)。由此看來它一定也有魚肉瓜果的味道。因此有人說,瑪納雖香甜可口,但久而久之仍能使人生厭,因而口出怨言。有人謂智慧篇的作者以不合事實的筆調將瑪納加以理想化。以民在出離埃及時,固然也帶走了自己的羊群和其他牲畜,但為了如此眾多的群眾,其肉食是不夠的;再者以民也不能將牲畜盡行宰殺,作出殺雞取卵的愚蠢行動。因此只有依靠天主降下的瑪納,以及偶而在曠野中發現的可食物品而生活。其生活是相當艱苦和枯燥的,自是意料中事。

10–15節 梅瑟表示委曲

10 梅瑟聽見百姓家家戶戶,各在帳棚門口悲哭。上主大發忿怒,梅瑟見了也很難受,
11 遂對上主說:「你為什麼難為你的僕人?為什麼我在你眼中不蒙寵幸,竟將管理這百姓的擔子全放在我身上?
12 莫非是我懷孕了這百姓,或是我生了他們,你竟對我說:你要懷抱他們,如同褓母懷抱乳兒,直到進入你對他們的祖先所誓許的地方?
13 我從那裡拿肉給這百姓吃?因為他們向我哭訴說:給我們肉吃!
14 我獨自不能抱著這百姓,這為我太重。
15 若你願這樣對待我,如果我在你眼中得寵,求你殺了我罷!免得我受這苦楚。」

梅瑟自從接受了天主的委託,作以民的首領以來,便竭心盡力,廢寢忘食的為百姓努力奔走,圖謀福利。如今竟見百姓恩將仇報,忘恩負義,且口出惡言惡語,不斷地在怨天尤人,心中的痛苦實在莫可名言。尤其百姓竟將他拯救以民出離為筋疲力盡,再也無力接受天主的委託,更不能猶如姆母似的抱著以色列這個嬰兒(百姓)進入福地(12節)。百姓愈是抱怨,梅瑟亦愈感自己無能為力,且傷心欲絕,痛不欲生(15節)。我們記得後期的厄里亞先知在其孤立無援,危險橫生,走投無路之際,亦曾苦求天主開恩,收去他的靈魂,以解救他不堪忍受的困境(列上一九4)。梅瑟見自己的使命完全失敗了,又見前途茫茫,已漸入絕境,同時想到自己只不過是天主的代表,真正率領和照顧百姓的是天主自己(出四22 申三二17 歐一一1)。因此便認為他的使命已是到此為止,再無前途可言,便求天主了結他的生命,以解除他的痛苦和卸下他的重擔(亦見耶一五10,11)。

16–23節 上主的答覆

16 上主對梅瑟說:「你給我由以色列老年人中召選七十人,你知道他們是民間的老前輩和會辦事的人,領他們進入會幕,叫他們同你一起站在那裡。
17 在那裡我要降下,與你交談,取些你身上具有的神能,賦給他們,叫他們與你分擔管理人民的重擔,不讓你個人獨自承擔。
18 你對民眾說:你們聖潔自己直到明天,你們就會有肉吃,因為上主已聽見你們哀哭說:誰給我們肉吃?我們在埃及是多麼好!如今上主要給你們肉吃了;
19 不但是一天、兩天、五天、十天、二十天,你們有肉吃,
20 而是整月,直到肉從你們的鼻子裡出來,吃的生厭,因為你們輕視了住在你們中的上主,在他面前涕泣說:為什麼我們出離了埃及?」
21 梅瑟說:「與我同住的人民,步行的男子就有六十萬,你卻說:我要給他們肉吃,且吃一整月。
22 就是將牛羊都為他們殺了,為他們夠用麼?或將海裡的魚全給他們捉來,為他們足用麼?」
23 上主回答梅瑟說:「難道上主的手短了?你就要看見我對你說的話是否應驗。」

天主對梅瑟的困境自然是深悉熟知的。因此願意減少他的負擔和痛苦,提醒他揀選七十位長老分擔他的勞苦。原來梅瑟在西乃山下雖然接受岳父耶特洛的建議,已建立了千夫長、百夫長等職務,來管理民眾,並審斷案件。但是重大的事件仍由梅瑟本人來親自處理(出一八25,26)。如今天主命他選出七十位有能力作為的人,來作為自己的親密助手。天主要將梅瑟「身上具有的神能,賦給他們」(17 節),是說那些長老應在梅瑟的指導下克盡己職,如此梅瑟就不會覺得孤立無援。其實這七十位長老在過去的歷史上業已出現(出三16; 一九7; 二四1),幫助梅瑟處理以民出離埃及的事。不過在這裡這些長老好似在梅瑟遵從天主的安排之下,加強了自己的權力。他們還隆重地被召集到上主的聖所中,讓天主自己來堅強他們,向他們分施恩惠。將梅瑟身上的神賜與他們,使他們能「出神說話」(26節)。和平相處。由於這些長老所分享的是梅瑟的神能,因此他們要完全屬梅瑟支配。

接著天主表示聽到了以民的怨憤,如今要以大能奇蹟來滿全他們的願望。但是在接受天主的恩惠之前,百姓應先聖潔自己(18節),就是說身上不要有任何法律上的不潔。天主要順應百姓的要求,賞賜他們如此多的肉食,致使他們要感到厭惡(19節)。這雖然是天主的恩惠,也可說是天主的懲罰,懲罰他們貪圖口腹之樂的野心。因為他們在獲得了天主如此眾多的大恩之後,尤其是自為奴之地埃及獲得解放的大恩之後,仍然抱怨天主,因為再也吃不到埃及的美食美味。梅瑟本人似乎有點不信天主的許諾,以民目前僅是能征善戰的青年壯丁就有六十萬人,天主如何使這麼眾多的人心滿意足?其實梅瑟的顧慮是多餘的,因為遠在這之前往西乃山的路上,出一六13便已記載了,天主如何打發了成群的鵪鶉來到以民曠野間的營地,便令百姓捕捉吃食。原來鵪鶉於非洲中部及厄拉特海灣一帶,每年春季隨風飛往西乃半島、巴力斯坦和敘利亞等地區。由於這種鶉雞類的飛禽,體肥身重,飛行起來頗為吃力,如果再遇上逆風,便只有低飛,或落在地上任人捕捉。天主為了堅強梅瑟的信心,提醒他不要忘記,天主的手臂是堅強的,就是那拯救以色列出離埃及的手臂(23節),是所向無敵,無所不能的手臂。

24–30節 七十長老充滿神力

24 梅瑟將上主的話告訴了人民;隨後從人民的老年人中召選了七十人,令他們站在會幕四周。
25 上主乘雲降下,與梅瑟談話;將他身上的神能,賦給那七十位長老;這神能一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出神說話;以後再沒有出神。
26 當時有兩個人留在營內,一個名叫厄耳達得,一個名叫默達得;這神能也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原是被錄取的人,卻沒有到會幕那裡去,就在營內出神說話。
27 有一少年跑來告訴梅瑟說:「厄耳達得和默達得在營內出神說話。」
28 自幼即服事梅瑟的農的兒子若蘇厄遂說:「我主梅瑟!你該禁止他們。」
29 梅瑟回答他說:「你為我的緣故嫉妒人麼?巴不得上主的人民都成先知,上主將自己的精神貫注在他們身上!」
30 梅瑟遂與以色列的長老回到了營內。

聖經上完全沒有記載,這七十位長老是如何揀選出來的,便平鋪直敘地說,梅瑟離開了他同天主親密往來的會幕(戶七89),出來將眾位長老聚集在一起,將他們安置在會幕的前面,天主為了表示要親自授與他們特殊的任務,以有形的方式「乘雲降下」(25節)。這裡所記載的方式,完全是擬人說法,謂天主拿取了梅瑟身上的神能,分賜給七十位長老。這些人立即「出神說話」,猶如上主的先知。亞巴郎曾被稱為天主的先知和朋友(創二〇7),梅瑟的妹妹米黎盎亦被稱為女先知(出一五20)。但上述的先知皆是單獨的個人,而這裡卻第一次出現了先知的團體(見撒上一〇11–13; 一九20–24)。由此可見先知在以民間的出現是很早的事,遠在以民的初期就有了先的知團體。以民也確知這個歷史的事實(見亞二10 耶七25)。此處雖然沒有記載,這七十位長老如何表現了自己的先知特恩。但我們仍然可以想像得到,他們不會離開以民歷代先知所表現的範圍,諸如宗教的狂熱表現,即興奮的講話、歡樂的舞蹈、大聲的歌唱、樂器的演奏等(見撒上一〇11–13; 一九20–24)。這些動作的主要目的,是在喚起人們的注意,恢復他們宗教的熱誠。當然先知們的這種作風,與當時的生活環境,以及百姓的單純頭腦和對宗教的簡陋常識有著密切的關係。藉著這些特殊的表現,百姓可以確知,是天主的神充滿了他們的心靈。我國一些依靠宗教生活的人士,也多有出神的說法,作出一些與前述行動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表現,例如我國與宗教和神廟有關的魔術師、妖術師、巫師,尤其是南方的乩童等。這些人除了很少可能有邪魔附身之外,大都是些騙人的不法之徒。他們利用百姓的單純無知,以及他們不辨真偽的宗教熱誠,來騙取金錢而自肥,的確是些無恥之輩。

戶藉紀的作者在此處還特別指出,有兩位長老雖然沒有站立在會幕的旁邊,卻在遠離會幕的營地開始出神講話(27節)。立即有人將此事向梅瑟報告,尤其是梅瑟最親密的助手及未來的繼承人若蘇厄(見出一七8–14; 二四13; 三二17; 三三11),認為這是梅瑟所獨有的特權,不容他人染指,因此要求梅瑟加以阻止。耶穌的門徒見外人因耶穌之名而驅逐邪魔,亦曾感到嫉妬而心中不快,要求耶穌出面阻止(谷九38)。梅瑟畢竟是見過世面,心胸寬大的人,他立即反駁謂,他本人無權來加以阻止天主神恩的降臨,是天主自己在分施特恩,令人表現神恩的效果。他並且還強調,巴不得天主將這種神恩分施與以民全體百姓,使他們皆充滿天主的神力(29節)。岳厄耳先知後來預言說,到了默西亞的時代,社會上一切階層的人士,一切年齡的人們,都要出神講說預言(岳二28,29)。到了五旬節聖神降臨的那天,伯多祿證實,就在那天岳厄耳先知的預言完全應驗了(宗 二16–21 格前一二4–11)。

31–35節 鵪鶉

31 那時上主使一陣風颳起,由海上吹來了鵪鶉,散落在營幕上;鵪鶉在營幕四周多得有一天路程那麼遠,在地面上約有二肘厚。
32 人民那一整日整夜,且在第二日整天都忙於捕捉鵪鶉,收集得最少的,也收集了十堆,都擺在營幕四周。
33 肉還在他們的牙齒間,尚未嚼爛,上主就對人民發怒了,以極嚴重的災禍打擊了人民。
34 故此人給那地方起名叫克貝洛特阿塔瓦,因為在那裡埋葬了貪饕的人民。
35 以後民眾由克貝洛特阿塔瓦起程,向哈茲洛特出發,在哈滋洛特住下了。

天主為了平息以民渴望食肉的怨言,便顯了個莫大的奇跡,如上次一樣,使大批的鵪鶉飛來,任由他們捕捉(出一六章)。就如前述,每當春夏之交有成群的鵪鶉會由南方飛來,經過西乃曠野向北方飛去,目的是為了尋找歐洲比較涼爽的氣候。聖詠的作者以詩人的想像力,在描述這個奇蹟時說:「天主由高天激起了東風,以他的能力引起南風,給他們降下鮮肉多似微塵灰土,給他們降下飛禽,多似沙岸沙數」(詠七八26,27)。聖經用誇大的說法,謂鵪鶉是那麼眾多,竟遮蓋了一天路程那樣大的面積,且堆成兩肘厚(即一公尺)。任何人一看便知道這是言過其實的渲染說法(31節)。這個事實的發生雖然有其自然的背景,即鵪鶉每年飛過西乃曠野的自然現象,但由於它發生的時刻完全按照天主所預報的時間,及飛來的數量如此眾多,也完全是天主所預先報告的。則不能不說它是個奇特的現象,是天主大能的表現。收集鵪鶉最少的人也有十堆。十堆原文作「荷默爾」,一個「荷默爾」約合四五〇磅,如此則最少每人收集了四五〇〇磅的鵪鶉。當然這又是盡人皆知的誇大說法。作者的目的只是在說明,人們捕捉了很多的鵪鶉。他們將這眾多的鵪鶉擺在營地的四周,準備曬乾加以保存。這是埃及人的習俗,慣將多餘的鳥類或魚曬乾保存。接著作者說明天主如何懲罰了那個貪吃的民族。當飛鳥的肉還在他們口中的時候,天主的義怒便燃燒了起來,向著百姓發作。作者沒有具體說明是什麼樣的懲罰,也許是一種傳染病,因為那個地方被稱為克貝洛特阿塔瓦,意即埋葬貪饕人民的地方。然後以民從這裡起身,前往一個名叫哈玆洛特的地方走去。那裡是個小型的綠洲,它的周圍有小山圍繞,中部則是個多水的綠洲,是個紮營的理想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