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年的火花

作者:楊貞娟修女(主顧傳教修女會)

剛當修女時,閱讀一本聖書,內容提到一位信仰者一輩子都是在朝聖,那時忍不住問,我的朝聖之所在哪裡?孔子也提「朝聞道,夕死可矣!」回顧24年的修女生活,其實時時處處都是朝聖之所。200782093有幸參加聖地的守候者 方濟會士林思川神父帶領的朝聖團前往耶穌的家鄉,回台後沉思一星期,緊緊抓住一些還在腦中的片段 正如厄瑪烏二徒和耶穌相遇火熱的心,以期日後在生活中讓人看出和耶穌相遇改變的容貌。

搖擺不定的人啊!

因飛機時間的關係,我們朝聖第一晚住在位於海法的聖衣會海星修院,位於加爾默耳山脈的起點,此山脈向東南延伸約35公里,其中最高峰名叫el-Muhraqah是赫赫有名厄里亞先知向巴耳先知挑戰的地點(列上十八21-46)。此地也是加爾默耳會士所擁有,聖堂有不同文字的厄里亞聖經名言:「你們搖擺不定,模稜兩可,要到幾時呢?」(列上十八21

是啊!我是搖擺不定的人啊!也是模稜兩可的人。在身心靈的平衡槓上跌跌撞撞的,甚而落在地上。身為修女的我,常想如聖經所說的「活在這世界,又不活在這世界。」的境界,是很難的;但修道人的價值所在又和此「張力」有關,努力罷!學習厄里亞先知聆聽天主的聲音,作主所喜悅的事。

納匝肋!能住人嗎?

納匝肋!我來了!帶著興奮的心情坐著全新的巴士,進入耶穌的成長的地方納匝肋城,沿路由窗外看到2007年的納匝肋,我心裡忍不住嘀咕「納匝肋!能住人嗎?」何況是耶穌成長的時代?怎麼說?生長在台灣寶島的我,以風景應該是翠綠的角度看納匝肋,沿途看不到綠草,也不見耕作的田地,只看到幾棵樹夾雜在不少新蓋的社區中,不敢說是寸草不生,但比我去過的內蒙古(沒水沒電)更慘。難怪若一46藉納塔乃耳的口說:「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耶穌!我主,禰為了人類選擇了只有八戶人家的納匝肋山洞居住,要向世人表達的是什麼?

神父帶我們至附近的Zippori國家公園,是耶穌當年加里肋亞的首都,也是祂在世時討生活的地方。好個討生活之地,此遺跡可看出當年的盛況,富有人家的地板是由很精緻馬賽克圖案組成的。

啊!父親的家聖若瑟的家

納匝肋有宏偉的聖母領報大殿,各國的聖母像列兩旁,此地讓人學習聖家的靜默。我個人偏好聖若瑟的家,好似回家的感覺,所以下午自由時間和聖聖老師及之鼎神父,再訪聖若瑟堂。此堂有幾張壁畫,如天使在夢中顯現給若瑟,聖家工作圖,以及若瑟臨終圖,最特別的是幾年前來台灣巡行過的納匝肋聖母態像,就放置在此堂。另外強壯厚實的聖若瑟及小耶穌的態像也讓我忍不住寫張修會的名稱壓在態像下,祈求聖若瑟護守我的修會,及祈禱修女能效法納匝肋聖母,努力在行動中展現聖母的各種美德。

早上參訪博物館仍保有耶穌時代的住家山洞,山洞晚上就寢時,內層是財產-牲畜,再來是妻小,洞口是護守家園的男主人。難怪林神父解釋路十一7的內容,對借餅的鄰居會回應如此的話語那人從裡面回答說:「不要煩我了!門已經關上,我的孩子們同我一起在床上,我不能起來給你。」此時忍不住默想聖若瑟為護守聖家,可曾說過類似的話? 

耶穌的城-葛法翁-會堂的沈思-

葛法翁有設計精美的八角形伯多祿聖堂,兩面環繞加里肋亞湖,一面是方濟會院,另一面猶太會堂遺址。彌撒過後利用十幾分鐘,待在會堂遺址沈思片刻。

耶穌離開納匝肋,定居在葛法翁(瑪四12),開始傳福音的使命,耶穌在此召叫多位門徒,如伯多祿、安德肋、雅各伯、若望等;葛法翁的居民和羅馬人和平相處,百夫長為猶太人建築會堂,也留下了千古名言。「主啊!我當不起您到舍下來……」(路七1-10)天天在聖體聖事中迴盪著。

新約稱葛法翁是「耶穌的城」,馬爾谷福音提到「他們來到葛法翁,進到家裡。」(谷九33)朝聖能在緊湊的行程中沈思片刻,是我的福氣。

梅瑟的寶座上言行不一的人

今來到被耶穌譴責的城市苛辣匝因(瑪十一20-24),參觀會堂與圍繞在它周圍的猶太村莊遺址,我坐在「梅瑟的寶座」上默想福音中耶穌的話:「他們說的,你們要守,但不要看他們的行為。」在時空的交錯下沈思:

修女?是什麼?是「愛耶穌的人」、是「過奉獻生活的人」、是別人眼中「奇裝異服」的人、是在千萬人中「引人側目」的人,這是積極描述修女了。那消極是什麼?當修女二十四年來,只要有人當我的面埋怨或批評修女的作為時,我的回應是,「是啊!您說的是,因為那被您稱為「修女」的女士,就是她欠修為,所以需一輩子被稱為修女,以提醒她需要好好的修練自己;另外台語稱修女的音為「修理」,諧音是「欠打的女人」,所以她本身的名字已烙印在身上了,您還計較她的言行舉止嗎?」

約旦河的源頭- 斐里伯的凱撒肋雅

朝聖有何功效?除了強化和天主之間的關係外,就是讓聖經中的地名活化起來,來到位於約旦河源頭的斐里伯凱撒肋雅,真正體會此精髓。耶穌立伯多祿為教會的磐石(瑪十六13-19),在約但河的源頭耶!「源頭」和「磐石」的組合,是有其看不到的深意的。一路走來,只有此地較像台灣,因為有樹、有水、有瀑布。在酷熱中能涼快片刻,是恩寵啊!

重新來過的聖地—加納

我在崇光女中任教,曾利用自修課,在大禮堂演出加納婚宴,動用25位同學,利用50塊布,讓上台的寶貝們裝扮如像聖經中的人物一樣。孩子每次的演出,我都感動不已。那聖地的加納,我的角色是什麼?

未出發前,我就預計為修會、為自己在此獻一台彌撒,願意默默再重發自己的三願生活,好好再當耶穌的新娘四十年,(聽說女人只要活過五十歲,九十二歲等著她,除非是心臟病或癌症讓她回歸天鄉)。林神父費心隨身帶把輕便的吉他,在香港轉機、等候時讓我們練歌,其中一首「請求瑪利亞」,歌詞有「萬福瑪利亞為我祈求加納的恩寵」,好個「加納的恩寵」!這不是修會的特恩及我想求的嗎(效法聖母的種種美德)?「加納的恩寵」的詞彙,多麼簡潔貼切的表達出,加納婚宴帶給世人的種種啟迪。

加納緊鄰納匝肋,有著一位曾在台灣服務過,高齡九十歲的老神父駐守,讓人佩服啊!領隊林神父在聖堂外的廣場講解後,冷幽默的他一揚聲:「我們進去結婚吧!」廣義而言,教會是耶穌的淨配。我快速為重發結婚誓詞的吳金棟弟兄的新娘子秀齡—披上全新潔白的頭紗,進了聖堂舉行彌撒。有著舉心向上的同伴,有著堅貞結婚32年的誓詞,有著自發性感人的禱詞;是感動、是深沈的觸動、是無名的感傷……在在反應「主今日接觸我」的歌詞:「生活是死亡、是歡笑、是哭泣,生活是愛情、是真誠,生活是希望,

是主內的呼聲,生活是在主內愛之歌。」我24年的修女生活不也是這樣嗎?

改變容貌-大博山與主相遇                                                          

八月團很榮幸在耶穌顯改變容貌的大博爾山停留兩晚,做個好避靜,行前領隊神父強調至山下得換七八人座的小巴,且路程九彎十八拐的,最好以最輕便的裝備上山。為了這句話,我和室友怡萱花很長的時間重新打包,最後挑戰成功很是開心,自忖有要求才有水準,特別是避靜,能放下一切是避靜的必要條件,不是嗎?

在大博爾山的晚餐是令人難忘的,寧靜的餐廳,全團三十二人,像正式晚宴般一列排開坐著,有著加納酒的助興(吳金棟伉儷請客),加上更生人的服務,睡前祈禱的意向是---主啊!我願更生自我。

清晨五點半大伙等著眺望日出,六點半舉行彌撒,太陽照射在精美的馬賽克圖案上,很像耶穌顯聖容的現場,聽說夏至傍晚的陽光照射聖堂內部,更能凸顯當年三宗徒所見金碧輝煌的景象。

林神父簡短地提醒避靜的注意事項後,就讓我們和天主交談一天,兩位神父也提供和好聖事的時間。我選擇在聖堂前的兩側遺跡上沈思默想(1189年十字軍時期是奧斯定會的會院)。基本上大博爾山是寧靜美麗的,從山上眺望四周很難得是「綠色」的,有富裕的平原喔!且有不同花枝招展的盆景花。厚實潔淨的斷垣、豔麗的九重葛、一棵青翠的樹,我坐在樹下石頭上默想,這是何等的幸福啊!

我跟著感覺走,向之鼎神父領受和好聖事,能說的是感謝天主啊!之鼎神父有如本堂神父的主保—維雅納神父,真有聽告解的神恩,解開且回應我多年內心的宿疾。有如此地更生人做的念珠,是把象徵鐵鍊的鐵重新鑄做成方塊(上面有十字架的記號),變成一顆顆念珠。

「白粉」的奇蹟

進入白冷城後,先去聖母哺乳山洞彌撒,那兒有穿著白長衣、紅長背心、黑頭紗的隱修院修女,一輩字讓紅白黑三個色差最大的顏色掛在身上耶!他們只有十來個人,卻輪流24小時朝拜聖體,善哉!

哺乳洞另有販售「白粉」,一包一美金,每人限量供應,同伴看我沒買,就要了我的份量。那「白粉」是什麼?是石洞的粉末,可治不孕症。整個辦公室都是各地寄回的感恩與見證信函許多附帶小嬰兒和其父母的合照。我為何沒買?因為崇光女中是福地,光是今年上半年學校就有近十位有小寶寶的老師。

白冷城耶穌聖嬰的白床

到了白冷耶穌誕生大殿已是吃飯時間,神父簡單告訴我們明早可自由從旅館Casa Nova 內門進入有名的「白冷之星」,去參加早上六時的彌撒。隔天我四點半起床,五時半進聖堂,看到亞美尼亞正教的神父在行禮節,我愣了一下,行禮節的神父用手勢要我快速通過,我趕緊往前進入聖誕山洞。進入山洞,我呆了!好像到了香火鼎盛的廟堂,四周被燻的暗暗的,後來才知道山洞曾遭火災過,此山洞是天主教東正教的管轄範圍,整個裝潢的布置當然是他們的風格,羅馬天主教要舉行彌撒得一大早。看到同行的朋友跪下親吻「白冷之星」,我也跟著做。接著當然是東張西望了,在「白冷之星」的左前方,在靠牆的地方有潔白的蕾絲布,周邊圍著五十公分高的細鐵絲網,我看了半天,猜想這大概是象徵小耶穌的小床吧!

近六點一方濟會士,捧著彌撒用具入山洞,拿出鑰匙,移開鐵絲網,「O! My God!」那是祭台,不是小耶穌的床。隔天同一時間,由之鼎神父舉行中文彌撒。

寸草不生的猶太曠野

若有人問我,耶穌家鄉的朝聖,最大的震撼是什麼?我的答案是:「猶太曠野」。猶太曠野是耳熟能詳的聖經名詞,也知道她的地理位置及南北長約100公里,但親臨其境,實無法以文字來形容,只能說:「媽媽咪啊!在八月天真是寸草不生的!」我的耶穌步行來、步行去的猶太曠野有夠酷了。基本上每年耶穌從家鄉納匝肋,前往耶路撒冷過逾越節(路二41),以及祂三年的公開生活來回耶路撒冷更是無數次,耶穌都得經過猶太曠野,這是何等辛苦的事。聖經中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就是一個人獨自從耶路撒冷下來,到耶里哥去,遭遇了強盜(路十30)。是啊!前不著店,後不著村的曠野,遇難是無人搭救的。

曠野中的隱修院也是令人讚嘆,我們來到隱修院的另一山頭,透過山谷遠眺聖喬治隱修院,目前是希臘正教隱修士們居住。

谷木蘭是世界的珍寶,因有著「死海捲軸」及可窺視當時厄色尼團體生活而聞名,此資料早已所聞,對我震撼力較小,但也感謝猶太曠野依然存在,氣候乾燥,才讓兩千年前的寶物得以保存。

水龍頭在受試探山上

崇光女中的學生在三年級時,被邀請抱著「好奇、尊重、被祝福」的心,一班班的舉行不同意向的班級彌撒,其中合作的程若石神父說了一則令人難忘的故事:「有一非洲貧窮的政治領袖,至歐洲考察,歷經數月後,各國政要很誠意的表達願意奉送一份合適的禮物,出乎意外地非洲的朋友只要了一個「水龍頭」,他說:「來到歐洲,走到哪裡,都有水龍頭,一打開,水就流出,非常便民。非洲嚴重缺水,我有了水龍頭,相信走遍非洲,要用時一打開,水就流出來了。」此時程神父問學生:「屆時有水流出嗎?它少了什麼?」「水源啊!」「我們的生命是否在尋找水龍頭時耗盡了?」

敘述此故事是要凸顯一片光禿禿的受試探山上,居然有水龍頭,打開有水喔!耶穌的受試探山在猶太曠野中的綠洲耶里哥附近,耶里哥位於海平面以下250公尺,而受試探山在海拔301公尺上,我們是搭纜車上去的,極盛時期有上千人在此陡峭的山壁岩洞修道,他們選此地,我想是與下方的綠洲耶里哥可提供食糧有關。耶穌三次受試探時,魔鬼的提議,是有其真實空間感的。可惜太熱且逗留時間短,無法沈思耶穌當時的處境,若可能以耶里哥為基地,在受試探山上避靜一個月,是一份非常好的禮物。

白冷城中聖經專家-聖熱羅尼莫(St. Jorome

每年九月三十日是紀念聖經專家聖熱羅尼莫的日子,對他早有一份仰慕之情,能親訪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山洞是榮幸啊!

聖人生於340年左右,420年死於白冷城,他一生用了34年光陰將聖經翻譯成拉丁文,為了讓世人可直接誦讀聖經。今日聖經已被翻譯成兩千多種語言,基督徒每日可從聖言中滋養心靈,聖熱羅尼莫的功勞是無法數盡的。

耶穌傳教時常有熱心的婦女資助他,聖熱羅尼莫亦然,聖女保拉及女兒聖女達塔加就是熱心贊助者,在其工作山洞旁有他們三位的墳墓,是有歷史文件為證的。

風光明媚的聖母訪親地

從白冷城進耶路撒冷,我們先到聖母訪親堂,司機先生是耶城的人,他走捷徑繞山路,一路很陡很像台灣中部深山的蜿蜒小路。到了聖母訪親堂,整個城鎮很像台北的天母,風光明媚,讓人覺得住在此地是幸福的。從耶穌的家鄉往白冷城前進時,想著聖若瑟陪著當時有身孕的聖母回鄉戶口普查,路途真是遙遠啊。今日到了鄰近白冷城的聖母訪親堂,只能說聖母實是「起而行」的榜樣,路加福音記載聖母得知依撒伯爾老年懷孕,就在那幾日起身,急速往山區去。好個急速往山區去!很遠、很荒野、很不安全……啊!聖母真是關懷人的主保。

聖堂戶外有著兩位孕婦的雕像,線條優美細緻,那當然是聖母和依撒伯爾。相信在此沈思默想相關的聖經章節,應更能加深信仰的深度與廣度。目睹在此服務的老修士用發抖的雙手為我們服務,忍不住為聖召祈禱。

致命的恩寵洗者若翰堂

從聖母訪親堂的山頭可眺望聖洗者若翰堂,朝聖團員步行至洗者若翰堂,本地方濟會士親切的招待我們,特別為我們開啟深鎖的禁地。當團員自行活動時,我忍不住重回此禁地,默想洗者若翰的致命事蹟。回想自己的信仰種子,也是來自殉道聖人的鮮血,我不自覺求「殉道的恩寵」。後來在團體中我分享此祈求,林神父的回應是訝異的!

但想想我當了修女後,常有人問我,妳相信奇蹟嗎?是的,藉著致命聖人的鮮血,埋下了我信仰的種子。高中時只要我手中有七塊錢,我就衝向電影院,欣賞萬夫莫敵、良相佐國、十誡、賓漢、安妮的一千日……等宗教電影,在電影情節裡常有很多小老百姓,只是因為願稱為「基督徒」,就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為什麼?耶穌不但不能給他們溫飽,反而帶來殺身之禍。其中「良相佐國」最後一幕更鮮明­­烙在我腦裡,「我忠於你,英王亨利八世,但我更忠於我的上主、天主。」身為尋常老百姓的他,一生能攀達最高的境界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而男主角已擁有人間極至,卻為了忠於自己的信仰,毅然決然地上斷頭臺,拋棄美好的親情和崇高的人間地位。

我信仰的種子能發芽成長,是殉道聖人的鮮血滋養出來的,所以我不自覺求「殉道的恩寵」,也就不足怪了!

耶路撒冷!我來了!

耶路撒冷!我來了!帶著近鄉情怯的心懷進入聖經中出現不下千次的地名!一樣是下午抵達,因時間湊巧,神父帶我們參與每天下午五點舉行的聖墓遊行。只見參與者每人拿著點燃的蠟燭,在方濟會神父們的帶領下,以拉丁文走完十四站。對聖墓遊行的陌生再加上各方湧入的人潮,在昏昏暗暗的聖墓復活大殿裏只覺得擁擠、追趕,感覺很紛亂。隔天查閱資料,才悟到耶穌受死的「加爾瓦略山」及聖墓都已被涵蓋在「聖墓大殿」裡面。下午再一次聖墓遊行時,較能投入「宗教情緒」,收穫也就不一樣了。

耶城居民分四個部分: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和亞美尼亞人,聖墓教堂亦同時歸屬希臘正教、羅馬天主教、 亞美尼亞教會 埃及教會 衣索比亞教會。各教派之間相互衝突、較勁、敵對。在耶城的第二天,從清晨四點四十分起床至聖墓早禱,拉開一天的序幕,晚上八點吃晚餐,九點時,領隊神父居然說:「我們等會兒去看一個笑話!」儘管身體疲累,心裡卻是興奮、迫不及待地跟著走。至現場,只見一群遊客已守在那兒,等著觀看聖墓大門如何由一位穆斯林男士上鎖關上,真是大費周章啊!目前聖墓大殿的一切依然必須遵守土耳其王於19世紀做出的命令:「維持現狀」,所以連廁所也是古式的。由於缺乏有系統的管理制度,顯得髒亂不堪。宗教交談就從聖地開始吧!籓籬就從此倒下吧!

在耶城印象深刻還有幾幕:其一829傍晚拜訪大馬士革門的市集時,那千年的城牆透過人潮向我心深處喊話:「孩子!走向我!」當下我決定隔天早上一定到此晨禱,所以清晨彌撒一結束我和兩位團員再次來到大馬士革門,彼此約定一起晨禱,我們誠心誦唸:聖詠一二二篇

 

「我喜歡,因為有人向我說:

我們要進入上主的聖殿!

耶路撒冷!我們的雙足,

已經站立在你的門口。

耶路撒冷建築的好似京城,

確是內部劃一整齊的京城。

各支派,上主的各支派都齊聚在那裡,

按照以色列的法律稱頌上主的名字。

那裡設立了執政的座席,

那裡有達味王室的寶位。

請為耶路撒冷祈禱和平:

願愛慕你的人獲享安寧,

願在你的城垣內有平安,

願在你的堡壘中有安全!

為了我的兄弟和同伴,

我要向你說:祝你平安!

為了上主我們天主的殿宇,

我為你懇切祈禱,祝你幸福。

接著我們在千年城門口,靜默十幾分鐘,各自獻上朝聖者的意向。

其二是聖墓大殿清晨五點的彌撒。主祭神父在當年耶穌空墳墓的石版上做彌撒,由Armando Pierucci神父彈奏管風琴的聖樂,其樂聲有如天籟迴盪在聖墓大殿。

831彌撒結束Armando Pierucci神父居然走向我,遞給我兩袋聖母顯靈聖牌,祝福台灣的傳教工作。當天和團員討論後,決定將其中一袋給之鼎神父,因他即將第一次擔任本堂神父,另一袋分給近30位全體團員。(註:Armando Pierucc神父的音樂學院網址如下:www.magnificat.org.il

其三是至耶城,當然去「西牆」瞧瞧,出發前,領隊神父建議我把會服前的十字架藏起來,以免過關時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為了進入猶太人的勢力範圍,我無可奈何把「耶穌」藏起來,內心唱著:「唉呀!不得了!唉呀!真糟糕!我的十字架不見了……」,當我觸摸西牆時,我只能誠心誠意為「和平」祈禱。反而我們去金頂清真寺時,頂著大太陽逛其周邊廣場,居然一位穆斯林老者,向我這著白衣的修女招手,等我走近,一大串綠色的葡萄放在我手中,不用言語,那份「我們都是一家人」溢於言表。

殺價!贏得什麼?

進耶路撒冷那天,聖墓遊行六時結束,離用晚餐時間尚有一小時,我和汪汪媽媽兩人結伴在舊城區內的千年古街道逛逛。首先入眼簾的是,我在白冷城費盡口舌殺價,最後以五美金成交的馬克杯,居然定價是十一協克爾(四協克爾等於一美金)。真是的!走著走著!目光還是在杯子上,欣賞一只仿銀杯,好奇問問價錢,老闆說「八十美金」,我轉身說謝謝想走人,老闆馬上降價「四十美元」,我順口回了一句「十元」,他說「廿五元」,我想走人,老闆用身子擋住我,最後當然是落荒而逃了,汪汪媽媽說老闆的兒子也在門口擋她!這是進入店理的結果,嚇得我往後幾天,禮品店,我只路過不敢多看。

兩天後,團員有人要買長披巾,老闆開價七美元,團員問我這殺價達人,我說「一路走來,五元美金是合理的。」另一人開口殺「兩美元」,我聞言趕緊退開一步,直覺老闆會開罵。果真老闆開罵了,害得身子蹲著,手捧著五六條披巾團員落荒而逃了。真是的!殺價!贏得什麼?

花蓮大理石在約培

回程往Tel Aviv 機場前進,我們先到舊城約培的聖伯多祿聖堂,在小聖堂我們32人圍成一圈,每人都代表一顆玫瑰念珠,以個人習慣的用語誦念,因此有白話文、語體文、台語交錯著,正如林神父提到的,我們要學會聆聽,才能接招啊!一串玫瑰經誦念下來,是那麼多元,但心神是專注的。這個小堂的建材是來自台灣花蓮的大理石,正意味著天主要我們每個人,回到自己的「加里肋亞」和耶穌相遇且把他生命的好消息和別人分享呢?(瑪二十八10

人物側寫

林思川神父:朝聖團的領隊,思慮臻密,刀子口豆腐心的方濟會士,配合其聖經涵養及聖地的方便性(方濟會護守聖地八百年了),天天給團員朝聖的驚喜。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冷氣的開關在窗戶外面」,夠酷吧!

林之鼎神父:台北教區神父,是個多才多藝全方位的神父,個性謙和,在他身旁是令人自在的。

結語

2007年暑假朝聖回台後,計畫寫「廿四年的火花」,共列了41項小子題,開始寫了一些,接著有一天沒一天搭著,一直未完稿。2009926星期六上思高網站查資料時,順手逛逛朝聖的檔案,驚覺2007年朝聖團無人分享照片及朝聖感想,此時忍不住自問「天主!您在等我楊貞娟嗎?」打開塵封已久的檔案,當下決定「廿四年的火花」該完稿了,也願意野人獻曝,放在思高網站與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