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苦難

比拉多對他們說:「那麼,對於那稱為默西亞的耶穌我該怎麼辦?」眾人答說:「該釘他在十字架上。」(瑪二七22-23)福音清楚地敘述當時的羅馬總督比拉多,雖然知道耶穌是無辜的,卻仍然把祂交給群眾,帶去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宣講「天國臨近」的喜訊,而且是離我們每天的生活很近;不過,這個王國不是政治性的,而是精神性的。這樣的概念,在當時並不受歡迎。在當時的群眾眼中,耶穌是失敗的;對掌權的羅馬人來說,祂是產生暴亂的危險份子。福音並沒有詳細描述,耶穌生命中最後幾十小時所經歷的痛苦。讓我們透過這些照片,深入體驗主耶穌為我們承受的痛苦。

最後晚餐廳
最後晚餐廳

對任何一位天主教徒而言,進入「最後晚餐廳」都是畢生難忘的經驗。就在這個地方,耶穌建立了聖體聖事,使一個傳統的猶太逾越節晚餐,轉變成「第一台」彌撒。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棄的。你們應行此禮,為紀念我。」(路二二19)。本圖顯示「主的晚餐廳」目前的情況,這裡是耶穌受難及死亡前,和祂的門徒們共進最後晚餐的地點。由巨大的石柱和拱型屋頂,還可看出十字軍在主曆1100年代改裝這房間的痕跡。穆斯林於主曆1500年代,再度掌握控制權,並將這棟建築物改為清真寺;因此我們在這廳房內部還可以看到伊斯蘭教的標記。超過350年的時間,基督徒被禁止進入此極具紀念意義的廳堂。1967年六日戰爭後,這地方改由以色列政府負責管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千禧年來聖地朝聖,曾在這裡舉行彌撒,並說那是他最難忘的回憶之一。

檢視
最後晚餐廳外觀
最後晚餐廳外觀

路二二7-13記載:「無酵節日到了,這一天,應宰殺逾越節羔羊。耶穌打發伯多祿和若望說:『你們去為我們預備要吃的逾越節晚餐吧!』他們問他說:『你願意我們在那裏預備?』衪回答說:『注意!你們進城,必有一個拿水罐的人與你們相遇,你們就跟著他,到他所進的那一家,對那家的主人說:『師傅問你:我同我的門徒吃逾越節晚餐的客房在哪裡?那人必指給你們一間鋪設好了的寬大樓廳;你們就在那裡準備。』他們去了,所遇見的,正如耶穌對他們所說的一樣;他們便預備了逾越節晚餐。」照片正中央有兩座圓形屋頂,右邊就是當年耶穌和門徒共進預備逾越節晚餐的「晚餐廳」,左邊則是耶穌升天後、聖母和宗徒祈禱及領受聖神降臨的地方(參閱:宗一12-13;二1-13)。

檢視
苦路 (Via Dolorosa)
苦路 (Via Dolorosa)

今日的朝聖者,可以參拜耶穌當年背著十字架走過的苦路。目前,這條路已是以石頭舖成、兩旁都是穆斯林教徒所開的商店的道路。苦路的第一處為耶穌受鞭刑堂,終點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聖墓大殿,全長大約為六、七百公尺。十字軍時期所留下來的「苦路各站」仍然很明顯,每星期五下午三時負責管理聖地的方濟會士,率領朝聖者和當地基督徒一起公拜苦路。

檢視
石鋪地
石鋪地

若十九13記載:「比拉多一聽這話,就把耶穌領出來,到了一個名叫『石鋪地』──希伯來話叫『加巴達』的地方,坐在審判座位上。」此圖顯示目前屬於希雍女兒修女院的地下室的「石鋪地」,雖然年代比耶穌時代晚了兩、三百年,但同樣屬於羅馬帝國時代的道路情況,可以幫助我們想像耶穌當年為全人類背起十字架的景況。

檢視
石鋪地的棋盤刻劃痕跡
石鋪地的棋盤刻劃痕跡

希雍女兒修女院的「石鋪地」。地板上依稀可看到當年羅馬士兵在地上刻劃的痕跡。

檢視
受苦的基督君王
受苦的基督君王

瑪二七27-30敘述當年耶穌被戲弄的情景:「那時,總督的兵士把耶穌帶到總督府內,召集了全隊圍著衪,脫去了衪的衣服,給衪披上一件紫紅的外氅;又用荊棘編了一個茨冠,戴在衪頭上,拿一根蘆葦放在衪右手裏;然後跪在衪前,戲弄衪說:『猶太人的君王,萬歲!』隨後向衪吐唾沬,拿起蘆葦來敲衪的頭。」圖中這座令人印象深刻純白的大理石雕像立於耶路撒冷舊城「熙雍女兒」修女院庭院內,這座修女院位於耶穌時代的「安多尼堡」的區域內。

檢視
苦路第一處: 耶穌被判死刑
苦路第一處: 耶穌被判死刑

谷十五14-16敘述:「比拉多對他們說:『他作了什麼惡事?』他們越發喊說:『釘他在十字架上!』比拉多願意滿足群眾,就給他們釋放了巴辣巴,把耶穌鞭打後,交給他們,釘在十字架上。」此照片為耶穌受鞭刑堂的正前方祭台。

檢視
判刑小堂
判刑小堂

在耶路撒冷「方濟會聖經學院」內部左側有一座聖堂,紀念當年耶穌被比拉多宣判死刑,並被迫背起十字架的事跡。這張相片顯示聖堂內主祭台正上方的壁畫,描繪耶穌被判十字架刑罰的情景。路二三22-24記載:「比拉多第三次對他們說:『這人到底作了什麼惡事?我在他身上查不出什麼應死的罪狀來。所以我懲治他以後,便釋放他。』但是他們仍厲聲逼迫,要求釘衪在十字架上。他們的喊聲,越來越厲害。比拉多遂宣判:照他們所請求的執行。」

檢視
苦路第二處: 耶穌背十字架上山受死
苦路第二處: 耶穌背十字架上山受死

若十九16-17:「他們就把耶穌帶去了,耶穌自己背著十字架出來,到了一個名叫『髑髏』的地方, 希伯來話叫『哥耳哥達』。」苦路第二處位於希雍女兒修女院門口外面的拱門,今日大家稱這拱門為 "Ecce Homo" 拱門,因為傳統認為當年比拉多就在此拱門上,將帶茨冠、披著紅袍的耶穌,指示給外面的群眾說「看!這個人!」(若十九5)主耶穌!當人們把十字架給你時,你立刻把它背在肩上,你這個行動帶給我們無限的恩寵,你的十字架就是我們的得救的希望。

檢視
耶穌受鞭刑堂
耶穌受鞭刑堂

瑪二十七26記載:「於是比拉多給他們釋放了巴拉巴;至於耶穌,把衪鞭打了以後,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圖中這座聖堂就是紀念當年耶穌在此地被羅馬士兵鞭打戲弄的事跡,聖堂位於「方濟會聖經學院」右側,它是由方濟會士的建築師A. Barluzzi 於主曆1927-29年設計建造的。

檢視
耶穌受鞭刑會院
耶穌受鞭刑會院

相片顯示方濟會「耶穌受鞭刑會院」(the Convent of the Flagellation),當地人稱此地為Habs el Messieh(耶穌的監獄)。這座會院包含著名的「方濟會聖經學院」(Franciscan Biblical Institute),以及兩座聖堂:「耶穌受鞭刑堂」和「判刑小堂」(Chapel of the Condemnation)。在耶穌的時代,這個地方屬於「安多尼堡」的一部份,當年比拉多在這裡審問耶穌。瑪二十七24記載:「比拉多見事毫無進展,反而更為混亂,就拿水,當著民眾洗手說:『對這義人的血,我是無罪的,你們自己負責吧?』」

檢視
苦路第四處:耶穌與母親苦街相遇
苦路第四處:耶穌與母親苦街相遇

耶穌背十字架上山受難時,聖母一直跟隨著他。傳統上相信,此地為耶穌與母親相遇的地方,也就是苦路第四處,目前是亞美尼亞天主教的聖堂(Armenian Catholic Patriarchate)。

檢視
苦路第六處:聖婦為耶穌擦拭面容
苦路第六處:聖婦為耶穌擦拭面容

依五十三2-3:「他沒有俊美,也沒有華麗,可使我們瞻仰;他沒有儀容,可使我們戀慕。他受盡了侮辱,被人遺棄;他真是個苦人,熟悉病苦;他好像一個人們掩面不顧的人;他受盡了侮辱,因而我們都以他不算什麼。」苦路第六處為聖婦Veronica小堂,紀念她為主耶穌拭擦聖容的英勇事蹟,她的勇氣得到了回報,耶穌將祂的聖容印在那塊布上。

檢視
苦路第七處:耶穌第二次跌倒
苦路第七處:耶穌第二次跌倒

耶穌背十字架的途中,越來越虛弱,祂再次跌倒在地。這裡是紀念耶穌第二次跌倒的聖堂:「他雖然是天主子,卻由所受的苦難學習了服從,且在達到完成之後,為一切服從他的人,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希五8-9)

檢視
苦路第八處:耶穌教訓為他痛哭的婦女
苦路第八處:耶穌教訓為他痛哭的婦女

路二十三27-28:「有許多人民及婦女跟隨著耶穌,婦女搥胸痛哭衪。耶穌轉身向她們說『耶路撒冷女子!你們不要哭我,但應哭妳們自己及妳們的子女』」。這個圓形的雕刻標示「苦路第八處」的位置。

檢視
苦路第九處:耶穌第三次跌倒
苦路第九處:耶穌第三次跌倒

耶穌在到達加爾瓦略山的刑場前,第三次跌倒,但他仍掙扎著爬起來,已完成救援工程:「我有一種應受的洗禮,我是如何焦急,直到它得以完成!」(路十二50)苦路第九處目前是Coptic教會的聖堂。耶穌,我們從心靈深處朝拜你,你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

檢視
伯多祿雞嗚堂
伯多祿雞嗚堂

瑪二十六 57-58記載:「那些拿住耶穌的人,將耶穌帶到大司祭蓋法前;經師和長老已聚集在那裏。伯多祿遠遠跟著耶穌,直到大司祭的庭院,他也進到裏面,坐在差役中觀看結局。」而瑪二十六74-75接者敘述:「伯多祿就開始詛咒發誓說:『我不認識這個人。 』立刻雞就叫了。伯多祿就想起耶穌所說的話來:『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他一到了外面,就傷心痛哭起來。」為了要紀念當年伯多祿三次否認自己認識耶穌的事件,天主教聖母升天會的神父們於主曆1931年左右,在耶路撒冷舊城外西南方不遠處建築一座聖堂,命名為「雞嗚堂」(全名應該是「聖伯多祿在雞鳴處」),有一個傳說認為這裡就是當年大司蓋法的家。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