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生命之糧(三) 【福音:若六51-58】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51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我所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 52因此,猶太人彼此爭論說:「這人怎能把他的肉,賜給我們吃呢?」53耶穌向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 54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復 活,55因為我的肉,是真實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實的飲料。56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 57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樣,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58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不像祖先吃了「瑪納」仍然死了;誰吃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

【經文脈絡】

這個主日的福音是耶穌「生命之糧」言論的第三段(若六51-58),整個言論中的主要對立概念 ─ 「瑪納」和「天上來的食糧」 ─ 在此也重複出現(58)。雖然其中的主題仍然是「飲食」和「獲得生命」,但是這段經文當中所談的飲食不再只是圖像性的表達,因為表達主題的關鍵字已經由「食糧」轉變為「肉」(51),真正被吃和被喝的是人子的肉和血,所以這段經文所談論的是「聖事性」的內容。這段經文的結構非常的清楚,可以分成三段:首先是引言(51-52),接著是聖事性的食糧(53-56)最後是獲得永遠的生命(57-59)。

耶穌的「肉」是生命的食糧

耶穌繼續向群眾解釋生命之糧,更進一步指出,這個由天上降下來的食糧就是祂的「肉」。第51節的經文有一個時態的轉變,在前段經文「我是從天上降下的食糧……」用的是現在式,而後段「我所(將)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則是用未來式。這個時態的轉變使人預先看見了耶穌的死亡,在這個死亡中祂把自己的肉 ─ 祂的生命 ─ 完全交出來,為了使世界得到生命。耶穌要賜給的食糧,就是祂的肉,「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51)這句話和谷十四24的經文「為了眾人而賜予的」相似,都表達出這是一個「聖事性」的恩賜。

耶穌是真人

這段經文中耶穌赤裸裸的使用「肉」,而不是用「身體」這樣的字眼,這樣的用語大概是直接針對福音寫作之時形成的「幻象基督論」。由於幻象論否定耶穌的人性,因此福音作者刻意採用這樣直接的字眼,來反駁這樣的異端。

耶穌的話導致猶太人的爭論:「這人怎麼能把他的肉,賜給我們吃呢?」(52;參閱:出十七2)。對他們而言,耶穌宣告的內容荒謬無稽,自然令他們無法相信。

聖事性的食糧

面對猶太人的爭論,耶穌毫不退縮地繼續向他們說:「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耶穌將得到永遠長存的生命,和參與聖事宴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段話清楚的強調,感恩聖事以及耶穌十字架死亡所具有的救援意義。福音作者在此刻意的採用非常具體的字來表達吃、喝的真實性,希臘文所用的字按字義表達就是「咀嚼」。而人子這個頭銜則清楚的指出,只有這位被舉揚者才能給予聖事性的禮物,這個禮物才能夠真正的被當作飲食,也唯有祂才會賜予生命。然而這個禮物不能被理解成一種可以傳遞不死性的「長生不老」藥,而是對於未來肉體復活的保證。

和基督密切結合

耶穌的話語也指出,這個感恩聖事形成人們和基督最密切的位格性結合:「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56)若望福音當中常常用「他在我內、我在他內」的話語,表達基督和天父之間的關係。因此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的人,便和基督密切結合,猶如耶穌和天父結合一般。

得到生命

誰吃耶穌的肉,也要因著耶穌而生活(58),而這個永遠的生命最終是來自於天父的給予。天父為了賜予生命,而把祂的子派遣到世上來,因此耶穌稱自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若六50、58)。「天上的食糧」和「聖事性的食糧」在此被視為完全一樣。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唯有在信德之中參與聖事性的宴會才真正具有意義,單單是吃和喝並不能達成任何目的。

這段經文的最後面指出,耶穌提出這段教導的地方是葛法翁的會堂,正是猶太人學習宗教信仰的場所,使人相信耶穌才是引人得到生命的真正導師。

 【綜合反省】

 若望福音福音的作者透過這段經文,清楚的表達了他對於聖事深刻的了解。他突顯了生命的獲得,強調了每一個人個別性的救援;相對而言,這裡比較忽略團體性救援的幅度(比較:格前十17)。但是,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是,這裡非常強調和基督個人性的結合,以及每一個人自己的行動配合。因此奧斯定說:誰如果不留在基督內,而且基督不留在他內的,毫無疑問,他既沒有吃基督的肉,也沒有喝耶穌的血。吃耶穌的肉、喝耶穌的血,最終的目標就是達成和祂完全的合一,也就是留在祂內,而祂也留在這個人內。所謂「相信」,就是指相信耶穌,同時相信的人是在基督內、經由基督而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