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三主日

耶穌宣講福音、招收門徒【福音:瑪四12-23 】

12    耶穌聽到若翰被監禁以後,就退避到加里肋亞去了;

13    後又離開納匝肋,來住在海邊的葛法翁,即住在則步隆和納斐塔里境內。

14    這應驗了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話:

15    『則步隆地與納斐塔里地,通海大路,約但河東,外方人的加里肋亞,

16    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見了皓光;那些坐在死亡陰影之地的人,為他們出現了光明。』

17    從那時起,耶穌開始宣講說:「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

18    耶穌沿加里肋亞海行走時,看見了兩個兄弟:稱為伯多祿的西滿,和他的兄弟安德肋,在海裏撒網,他們原是漁夫。

19    他就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

20    他們立刻捨下網,跟隨了他。

21    他從那裏再往前行,看見了另外兩個兄弟:載伯德的兒子亞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在船上同自己的父親載伯德修理他們的網,就召叫了他們。

22    他們也立刻捨下了魚船和自己的父親,跟隨了他。

23    耶穌走遍了全加里肋亞,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宣講天國的福音,治好民間各種疾病,各種災殃。

【經文脈絡】

禮儀年甲年的主日福音基本上選讀瑪竇福音,從這個主日開始我們將在感恩禮中順序地誦讀瑪竇福音。這個主日的福音敘述耶穌開始公開生活的情形,經文共分為兩段:首先是一段過渡性的敘述,描寫耶穌由猶太地區回到家鄉加里肋亞(瑪四12-16),接著報導耶穌所宣講的核心訊息(17),以及招收首批門徒的經過(18-23)。

避難

耶穌公開生活開始於若翰被監禁以後,福音敘述耶穌因得知這個噩耗而「退避到加里肋亞」,似乎是為了躲避可能遭受的危險,情況和若瑟由猶太地區退避到加里肋亞非常相似(瑪二22)。就如當時若瑟來到納匝肋住下,耶穌現在也「離開納匝肋,去住在海邊的葛法翁」(13)。

葛法翁

學者透過考古研究已挖掘出「葛法翁」這個村莊,它位於約旦河注入加里肋亞湖入口的西方大約四、五公里處。在耶穌的時代,葛法翁是一個擁有海關以及駐軍的邊界大城;在更早的時代,此處是則步隆和納斐塔里支派居住的區域,這個情況使瑪竇可以在此連結上古老的先知預言。

天主的救援計畫

瑪竇曾以「聖經應驗」來說明耶穌是「納匝肋人」(瑪二23),他用相同方式解釋,耶穌來到葛法翁也完全是遵照天主的救援計畫:「則步隆地與納斐塔里地,通海大路,約旦河的另一邊,外方人的加里肋亞,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見了皓光;那些坐在死亡陰影之地的人,為他們出現了光明。」舊約先知書的經文(依八23~九1)所指涉的情況,被瑪竇「量身打造」地轉嫁至耶穌出現的情境中。

先知書預言的意義

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經文原是一個許諾,對象是主前第八世紀由於亡國而被擄往亞述的以色列子民(參閱:列下十五29),預言黑暗中將有光明照耀,受侮辱者將重新得到榮耀,一位「達味後裔」將拯救釋放他們(依九5)。

名詞解釋

先知書中的「約旦河對岸」原是指約旦河西岸,則步隆與納斐塔里支派居住之地;在瑪竇的經文中則變成指約旦河東岸的區域(因此思高本聖經直接翻譯為「約旦河東」)。在耶穌的時代這地區也有許多猶太人居住(參閱:瑪四25);先知書稱這個區域為「外方人的加里肋亞」,因為當時此地絕大部分的居民是來自外邦的移民。「通海大路」原本所指的大概是由大馬士革向西通往地中海沿岸的大道;而在福音中則是指沿著加里肋亞海向東延伸的商旅道路。

瑪竇經文的意義

無數的民眾由整個加里肋亞區域來到耶穌前(瑪四13、25),他們聆聽耶穌宣講的福音,就有如看見照亮死亡陰影的皓光(參閱:路一78-79)。瑪竇在此已經預先看見新的天主子民時代,外邦人民也屬於這個新的天主子民。

核心的喜訊

耶穌在公開生活之初便宣告祂帶來的核心喜訊:「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瑪四17)這段經文和馬爾谷的記載相似,但沒有收錄「時期已滿」這句話,因為根據瑪竇的敘述脈絡,在耶穌受孕與誕生時,先知的預言就開始實現;對瑪竇而言,若翰洗者已經屬於「救恩圓滿實現」的時代。耶穌和若翰一樣要求人民「悔改」(參閱:瑪三2),然而二者之間的區別仍是十分明顯:若翰呼籲人民悔改,以避免遭受嚴厲的審判(瑪三8-10);而耶穌的宣講則告訴民眾,悔改就是「相信福音、接受天主所提供的仁慈」(參閱:瑪十一20-21)。

天國

「天國」是瑪竇福音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天」是猶太文化信仰中對於「神」的另一種描述方式,所謂「天國」就是天主為王的領域,表達人民決定性地享受平安救援的情境(參閱:依五二7)。整部福音顯示,天國並不是外在於耶穌、或只是祂所教導的某個「物件」;「耶穌的臨在」本身就是天國。天國是難以言說的,因此只能用比喻加以描述,使讀者發現天國的恩寵性,激發讀者對天國的渴求。隨著耶穌的出現,天國也充滿活力地展露曙光,透過福音順序報導耶穌言行事工,天國的意義也越來越清晰地呈顯出來。

漁人的漁夫

耶穌一開始公開生活就立刻招收門徒。西滿和安德肋在撒網捕魚時聽到耶穌的召喚,當下便拋棄漁網,甚至等不及收網看看魚獲結果,立刻跟隨了耶穌。他們在耶穌後面跟隨,學習成為「漁人的漁夫」,靠著耶穌的許諾,他們將協助耶穌爭取更多的人進入天國。

新的「家庭」

耶穌所召叫的第二對兄弟是載伯德的兒子。當時,他們正和父親在船上修理漁網,聽到耶穌的召叫,便立刻離開船和他們的父親,跟隨了耶穌。跟隨耶穌的意義是放棄直到如今所從事的職業、生活方式與家庭(參閱:瑪十九29),成為耶穌門徒,也就是進入一個新的「家庭」(瑪十二49-50)。

【綜合反省】

瑪竇有關耶穌展開公開生活的敘述,顯示耶穌的出現是天主救援計畫的實現,天主在舊約中一切的救援許諾,隨著耶穌的生活,一步步地達到圓滿實現。

耶穌邀請人參與祂的救援使命。「每一個人」都被召叫成為天國的見證者,聽見耶穌的召喚時,必須立刻回應、毅然決然地服從。然而,這是一般性的意義,並不要求基督徒團體的每一個成員都放棄一切;但有些人得到特殊的召叫,以絕對的方式跟隨耶穌,在這種情況中,放棄財產、甚至與自己的家庭分離也是必須的(瑪十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