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天 依五六~六二 葉書源

第249天 依 五六~六二 葉書源

每日讀經     Day 249

聖經章節:依撒意亞五六~六二

 

釋義:參閱 沙邦傑,《舊約導覽》,光啟出版社; Raymond E. Brown, S.S.The 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Prentice-Hall, Inc.;房志榮,《舊約導讀》,光啟出版社)

  • 關於第三依撒意亞:依五六~六六是依撒意亞先知書的最後一部分,學者稱其為「第三依撒意亞」,因為它在語調、用字與架構上,都明顯與第二依不同。先前第二依中所顯示的樂觀在此已不復見,反倒是覆蓋了一層因罪惡與挫折而更加灰暗的氣氛;一些關於聖殿、敬拜、安息日、守齋與法律的新看法,也都反映出一種不同的靈修觀來。

  • 綜觀:第三依撒意亞的經文結構大致如下:1.以民後流放時期的妥拉」(有法律誡命訓誨等之意)(五六1-8);2.斥責邪神崇拜的論述(五六7~五七13);3.回歸者的歌詠(五七14~五九21);4.回歸之歌(六十1~六二12);5.神聖而又孤獨的勝利者(六三1-6);6.祈求的詠歌(六三7~六四11);7.最後審判(六五~1六六24)。

  • 第三依的開頭-流放後期妥拉的敘述(五六1-8),與第二依關於「救恩與正義」的主題很相似;但不同的是,第二依的精神更加強調的是人應付出的努力,而較不強調天主聖言創造性的力量。此處「人子」的用字反映了當時人民普遍低迷、膽怯的現象,只要忠實遵守安息日的規定,即可獲得內心的平安。守安息日的規定相當古老,但從出谷後就緊緊地置放在以民的心中了。妥拉的規定對外邦人一樣有效,只要他們如以民般遵守安息日的規定,並守與天主的盟約,他們的祈禱與祭獻一樣可為上主所悅納,因為上主的聖殿將是「萬民的祈禱之所。」

  • 作者接續描述的是對崇拜偶像的斥責(五六7~五七13)。然而,在論及拜偶像的罪責前,先知首先斥責的,卻是那些有職責在身的官員與牧人,因為他們是百姓靈性上的領袖,一旦牧人失職,羊群就跟著受苦。最後,先知召林間的野獸前來吞食,但被吞食的卻不是羊群,而是那些「啞巴狗」,這等於是宣告領袖們的審判。

  • 先知繼續斥責因官長們的怠忽所造成的後果,那就是義人受苦卻無人關心的景況(五七1-2)。因此那些屈服在不義官長之下的人們,亦要接受上主嚴厲的審判,因為他們除了漠視義人的需要外,還效法他們的祖先崇拜偶像,多行可憎之事,他們也將難逃上主的義怒(五七3-13)。

  • 五七14~五九21是三段能反映出以民流放後期生活情景的詩歌。分別論及對憂傷者的安慰(五七14-21);真誠的齋戒(五八1-14)與眾人的悔罪(五九1-21)三個主題。首先在第一首詩歌中,另一神秘卻又熟悉的聲音再次響起,這使人憶起依四十3-4的敘述,只是第三依已將「預備」改為「清除」;最後,上主在論及懺悔者所獲得的幸福時說:「我雖居於高處及聖所,但我也與懺悔和心靈謙卑的人在一起」(五七15)他們所獲致的幸福將是永久的,而惡人卻決無平安(五七21)。第二首詩歌處理的是關於齋戒的問題,先知在此指出,以民虛假的齋戒並不為上主所悅納,因為他們左手齋戒右手卻行不義、訛詐貧苦之人,先知表示多行愛德才是上主所悅納的真實齋戒(五八6-7);在先知性的悔改勸說後,伴隨而來的是民眾們的悔罪宣告,而後則是天主神聖的寬恕:「我在你身上所傅的神,我在你口中所放的話,總不離開你與你子孫的口…直到永遠(五九21)。

  • 六十1~六二12是一段以民的「回歸之歌」,可分為三部份來看:1.新耶京的榮光(六十1-22);2.傳報給貧苦者的喜訊(六一1-11);3.耶京,天主的喜樂(六二1-12)。

  • 在第一段論及耶京的榮光中,她奪目的光彩非因上主以其榮光環繞她所致,而是上主親臨於其內,在她內所綻放出的炫目光彩,因為熙雍是上主親自揀選的居所,是「上主之城」(六十14);她的光明將不再是日月,而是永恆之光上主自己(19-20)。

  • 第二段是論及給貧苦之人的喜訊(六一1-11),耶穌曾引用之,並以此宣告默西亞時代的來臨,有學者以為它應被視為第五首「上主僕人之歌」,但有些爭議。無論如何,這段信息帶出僕人的使命首先是傳報喜訊給憂苦之人,其次是宣告上主復仇的日子,最後是安慰哀傷之人。這段信息以讚主之辭作為結束,說明僕人的喜樂之源來自上主,因為是祂親自為僕人披上救恩與義德的外衣(六一10)。

  • 最後一段舉揚耶京的表達中(六二),上主為了祂所愛的熙雍將不再保持緘默;祂要為耶京申辯,並使她閃耀如沙漠中升起的旭日(參考六十1)。第4節中「被遺棄的」與「我可愛的」二個名字,常見於以色列的歷史(參閱列上二二42、列下二一1)中。此處,作者再次將上主比作熙雍的丈夫,引此圖像的目的,是為要強調上主已恢復熙雍原來的新娘身分,而非僅是為要重複此圖像而已。

 

與主交談:

  • 上主的審判首先臨於牧者與管理者,而後臨於受其影響的人們。在我與他人的關係中,我是否也常因自己職責上的怠忽而使其他人受苦?

  • 當我在信仰中跌倒、沮喪之時,上主對熙雍的不棄不離之情,能否燃起我再次期待天主救援的望德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