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求的是愛

文:方濟會伍維烈修士

因為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

喜歡人認識天主勝過全燔祭。(歐六6)

按《成德明鏡》(聖方濟的傳記之一),今日讀經一其中一句及答唱詠的答句,方濟曾經引用過。

話說有一夜,正當弟兄們睡覺時,一位弟兄大哭起來,說快要「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其他人聽到哭聲,當然詫異和驚懼。方濟不單自己立刻起身,他也叫其他的弟兄起來,然後看過究竟。原來,那個弟兄說:「我餓得要死。」

方濟立即叫人拿食物出來吃做宵夜,不但只是給這個餓得要死的弟兄,他自己也吃了一些,原來他害怕那個弟兄害羞獨自一人吃宵夜不好意思。當然,方濟也請其他弟兄與該弟兄一起吃宵夜,(他們都樂意遵命,因為原來大家都肚子餓了!)

為什麼那麼多的弟兄們為晚上肚子餓呢?原來很多弟兄,都守齋,克己苦身不過過分了一點。關於這點,飯後,方濟跟他們解釋做人應衡量自己的體質和需要:一方面我們有義務力戒在飲食方面的縱容,另一方面應避免過分的齋戒;方濟說:「因為天主喜愛仁愛勝過祭獻。」

在這個故事中,方濟不但言教,他自己也做了身教什麼是仁愛:因為弟兄間手足情的愛,使他請弟兄們一起陪同那個弟兄一起吃,以免他一人吃喝而感到難堪。

我們許多時都有很好的宗教情操,願意做很多的犧牲,付出很多言行的改變,這的確是一種祭獻。其實,體諒別人而改變自己,為了配合他人而調整自己,也是一種 犧牲,這不單是仁愛,也更是祭獻,因為要奉獻本來的奉獻,犧牲自己的犧牲。這樣的仁愛的奉獻犧牲,來得比守齋的奉獻犧牲,更困難及具挑戰,因為要求我們放 下自己。

在這個四旬期旅程,讓我們緊記及生活出這一句:天主喜歡仁愛勝過祭獻。

 

新天新地

因為,看,我要創造新天新地,
先前的不再被記憶,不再被關心。
人們都要因我所造的而永遠喜悅快樂;
因為,看,我要造一座令人喜悅的耶路撒冷,一個令人歡樂的百姓。

我要因耶路撒冷而喜悅,
因我的百姓而歡欣,其中再聽不到哭泣和哀號的聲音。

(依六五17-19)

臨床輔導的理論說:面對自己或別人死亡,人總是抗拒,不是不會接受,而是要經過四個階段:由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到最終的接納。難怪,依撒意亞先 知書所描述的景象,那麼吸引:沒有夭折的嬰兒、沒有不滿壽數的老人;難怪,耶穌在福音所行的神跡,那麼使人覺得他偉大;難怪,這是叫做福音。

方濟死後,有不少瀕臨死亡而救回來的奇蹟,都是因求他而獲得,這就與今天依撒意亞的主題類似。不過這些奇蹟,凸顯不了方濟的特色。

在方濟的傳統裡:方濟在主教前卸下衣服與父親決裂,主教看到清楚,也明白到他的所作並非發瘋。按薛拉諾的記載:「因此,主教成了方濟的助佑者,他站在方濟這一邊,同時也鼓舞他,以愛德的情腸接待了他。」

 

上主,請俯聽我,憐憫我;
上主,求你前來助佑我。」

你把我的哀痛,給我變成了舞蹈,
脫去了我的苦衣給我披上喜樂;
(三十11-12)

主教成了方濟的「助佑者」就是聖詠(三十11)那句「上主,求你前來助佑我。」【希伯來、拉丁文原本都是「上主,求你前作來作我的助佑者。」】有人分析,故事裡的主教,就是代表制度的教會。方濟運動的發展,的確是靠教會的助佑下,才能有八百年的歲月。

而且我們也知道方濟靈修,著重對教會的尊重及服從,而這樣的尊重及服從需要信德。沒有這份信德,不可能視教會為助佑者或接納她的助佑。不過,這份信德是來 自也是建基於對耶穌的信心,就是加肋里亞的王臣對主耶穌的單純信德:從葛法翁來到加納找耶穌;耶穌只說了一句,那人就信了耶穌的話便走了。

盼望我們在信德上皈依,不但相信教會是助佑者,相信天主是我們的助佑者,更是投靠祂、倚賴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