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守齋、祈禱到施捨

文:福爾摩沙

守齋

「禁食」的行為,在許多重要時刻,為了各種理由登場,在政治方面絕食靜坐抗議屢見不鮮;在醫療行為上,檢驗血液、開刀之前,不能進食;社會運動方面,也有以禁食凝聚共識作為募款、人道支持;各宗教也都有應當守的「齋戒」,對某些食物,特別是肉類等的限制。

最近幾年,由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人們漸漸意識到,可用的資源縮減,使人們開始注意該節能減碳,改變原有的浪費、錯誤消費習慣,珍惜有限的全球資源。所 以縱然不是宗教上的意義,人們也開始為了環保,選擇「素食」、「無肉日」、「蔬菜日」等刻苦的行動,以減緩地球資源的消耗。顯然,「守齋」是藉著外在肉體 的節制,收斂身心,經歷考驗,為達到重要的目的。

天主教教會關於守齋的規定:大齋,年滿十八歲而未滿六十歲的成年信友應守大齋;大齋日只可飽食一餐,其他兩餐可略進一些食物。小齋:十四歲以上的信友應守 小齋,每週五禁食肉類,或各地方主教團所規定的其他食物。但是病弱、懷孕或哺乳、重工、旅行或與他人共同用膳者等,則可免守大小齋。

在四旬期行守齋,是為了和慕道者一起,與耶穌基督出死入生,體驗大復活!

祈禱

四旬期第一主日福音採用瑪竇福音耶穌四十天在曠野守齋、祈禱、受試探的聖經章節,讓教友參與主耶穌基督的經驗。在耶穌四十晝夜中,守齋、祈禱是息息相關分 不開的,守齋時肉體的軟弱,藉著祈禱,從上而來的上主之神得到堅固充滿。我們發現耶穌受試煉過程中,面對撒旦的誘惑,祂的守齋、祈禱心神自由,堅定地過 關。

首先,面對物質的誘惑,天主子耶穌基督在「天主聖言」內尋得依靠,更勝過依賴物質的暫時滿足;再者,有關於對天主的信任,耶穌不願意順從撒旦從聖殿跳下的 建議,拒絕試探天主愛的尺度;最後,撒旦以普世榮耀權勢誘惑耶穌基督去服事另一個世俗的王國,祂卻能看清這一切詭詐欺騙,只願意事奉天主的國度。

看來,守齋、祈禱能使耶穌看清一切,也為祂即將展開的公開生活,宣揚天國的行動作了最好的序幕。守齋、祈禱也能讓基督徒遠離自己的私慾偏情,在主內堅強,戰勝世俗的陷阱。

施捨

難道低頭如同蘆葦,以苦衣和灰塵舖床,你就稱為齋戒,稱為上主悅納的日子嗎?」(依五八5)上主藉著依撒意亞的口,反問守齋的外在行為能使天主高興嗎?顯然人們對於「守齋」有了認知上的迷思。實行外在的守齋行為固然是需要的,然而遺漏了其行為內在核心的精神,仍有遺珠之憾!

我所中意的齋戒,豈不是要人解除不義的鎖鏈,廢除軛上的繩索,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折斷所有的軛嗎?豈不是要人將食糧分給飢餓的人,將無地容身的貧窮人領到自己的屋裏,見到赤身露體的人給他衣穿,不要避開你的骨肉嗎?」(依五八6-7)從這一段話中,解讀出上主對於守齋的意義,其幅度,從個人與天主的小我關係,擴張到我與社會、世界的大我關係,因此守齋不是做好個人本分,就能拿到一百分,不,錯了,守齋要帶出積極利他的精神與行動。

上主要猶太人作什麼呢?執行正義、關懷社會受苦的邊緣人、關懷貧窮的人。守齋,是個人的懺悔,從歧途回到天主的軌道,表達一種堅定的意志力。因此,歸回主 內應具體地活新的精神,放棄自己不良的習慣之外,更要關懷其他正在受苦的人。在德訓篇四章1-10節,清晰地道出可遵循的態度:

我兒,不要拒絕救濟窮人生活的急需,也不要使急難人的眼目長久望著你。

不要加增饑餓人的悲苦;也不要激怒困苦中的人。不要擾亂憂苦人的心靈,也不要遲延接濟有急難的人。不要拒絕痛苦而哀求的人,也不要轉臉不顧窮困的人。

不要轉眼不顧乞丐,而叫他生氣,也不要讓他,那有求於你的人,背後咒罵你。

因為,人心在愁苦中,若咒罵了你,他的創造者必要垂聽他的哀求。

在窮人的集會前,你應表示和氣;在長老前,你應謙抑你的心靈;在官長前,你應低首下心。你要高興傾耳垂聽窮人,並歸還你的債務,

又要和顏悅色地向他答禮。

應從壓迫者的手中,拯救被壓迫的人;在宣判時,不應畏縮。

對待孤兒應如慈父,扶助他們的母親,應如丈夫。

對最小兄弟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瑪二五35-40

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

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

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

那時,義人回答他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饑餓而供養了你,

或口渴而給了你喝的?

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

我們什麼時候見你患病,或在監裡而來探望過你?

君王便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

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以上這一段福音,闡明基督徒履行慈善時,跟一般人不同之處。這裡有關人子再來時的審判標準,讓我們更加瞭解,我們對近人、對最小兄弟的關懷、服務的意義, 不單單是為了服務他們本身。當我們行仁義時,全然是因為我們在最小兄弟身上,看到的是「受苦的基督」。創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世界最偉大的乞丐」德肋莎姆 姆,她每天朝拜聖體後,仍然繼續走向門外,服務路邊、街上的主基督,其意義不止於關懷貧窮的人。她對印度教徒、回教徒、佛教徒和任何人,都一視同仁,把所 有貧困、病者、被遺棄的人,都當作是「受難基督」的化身。

如果一切是為了主而做,我們在四旬期所做的一切動機,會變得更加有動力!

***** 四旬期簡單的環保行動,提供給您參考:(請點選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