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不斷悔改

當天主使梅瑟帶領百姓越過紅海,並使埃及追趕的軍隊全數喪生海中時,以色列子民高唱凱旋的歌曲,歌頌讚美天主的大能(出十五1-21)。然而,這樣歡樂感恩詩歌的樂聲似乎猶在迴盪,讀者的耳中卻已響起以色列子民的埋怨哀嚎之聲,因為他們在曠野中缺乏食物(出十六1-3):

以色列子民全會眾從厄林起程,來到厄林和西乃之間的欣曠野,時在離埃及後第二月第十五日。以色列子民全會眾在曠野裏都抱怨梅瑟和亞郎。以色列子民向他們說:「巴不得我們在埃及國坐在肉鍋旁,有食物吃飽的時候,死在上主的手中!你們領我們到這曠野裏來,是想叫這全會眾餓死啊!」

閱讀出谷紀梅瑟帶領以色列離開埃及的故事,最讓人驚訝的大概並不是天主藉梅瑟的手行了偉大奇蹟,而是以色列人心中似乎對埃及念念不忘。他們在旅程中只要一碰到困難,立刻就想回到埃及。雖然他們在埃及只是卑賤的奴隸,但至少還可以吃飽。

我們對以色列人這種只求溫飽、而寧願放棄自由生活的態度,大概都會感到極為震驚。其實,這個民族的生命經驗,對我們極具啟發意義。他們離開為奴之地埃及,走向天主許諾的福地,並非一蹴而成,而是一條遙遠漫長的路程,而且在途中滿佈無法預知的困難與考驗。

我們悔改皈依天主的路程也正是如此。當我們剛開始轉向天主,認真過基督徒生活,重視讀經和祈禱時,往往會覺得生命中充滿天主恩寵,生活更是多采多姿。然而我們內在固有的習性,從前使我們感到有趣的東西,以及內在的缺點其實並不會徹底消失,反而更會在某些情況中凸顯出來,阻擋我們更接近天主。我們讀經時不再感到樂趣,小小毛病似乎永遠無法除掉,因此而沮喪不已。

面對這種相反天主力量的拉扯,我們不必驚訝害怕。以色列子民在曠野中流徙了四十年,多次反對梅瑟,更甘心重返埃及為奴之地,天主也多次因此發怒,甚至願意消滅這民族,但都在梅瑟轉求之下,一再寬恕以色列人,最後終在若蘇厄帶領下進入福地。基督徒跟隨耶穌走上通往天主的神修之路,雖然常感覺到似乎進一步、退兩步,應該記取以色列人的生命經驗,不斷悔改,重新開始,堅持到底,定能發現生活的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