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成長考驗重重(下)

  • 安息日的法律傳統

法利塞人這種充滿敵意的思想,來自於遵守傳統法律的邏輯脈絡:天主規定以色列子民遵守安息日為聖日;猶太人的祖先認為攪拌泥土是卑下的工作,違犯安息日;耶穌在安息日拌和泥土,因此祂違犯了天主的誡命。當這些法利塞人發現,他們的決定竟然被這位胎生的瞎子譏諷時,當然被嚴重地激怒。

  • 產生傳統的「生命脈絡」

法利塞人這種推斷的最大問題在於,他們沒有瞭解:一切關於天主旨意的詮釋,不論意向多麼純正,都是以人間語言表達的,因此,必然有其限制。這些被猶太人視為是確定傳統的態度是真實的,但人們必須清楚,傳統的形成往往和某些特定的生命脈絡密切相關,因此必須明白這個傳統是在什麼情況之下被表達為這種固定型式的。

  • 希伯來人的痛苦經歷

希伯來人早期曾在埃及為奴,他們被迫混拌泥土做磚,為法老王築城。所以對他們而言,攪拌泥土合理地被視為是奴隸性的工作,在安息日當然必須禁止這類的活動。但是,以色列人在訂定這樣的規定時,根本不可能想到,攪拌的泥土竟然也可以開啟瞎子的眼睛。

  • 不斷提出挑戰的耶穌

「由上而來」的耶穌,引起新的宗教性話題。故事中的猶太人習慣於簡單而快速地根據「傳統」解決眼前的問題,因而被耶穌激怒。因此,如果我們保持客觀,大概必須承認,耶穌時代的宗教權威人士反對耶穌,並不一定是出於惡意,而只是對於眼前的問題缺乏反省能力,並且拒絕思考一切新的可能性。

耶穌和祂的對手們同是猶太人,祂遭受同胞中的領導階層的反對。如果耶穌在我們這個世代中出現,許多自認為是跟隨耶穌的好心宗教人士,大概也一樣會被祂所激怒。耶穌做為一位來自天主的人,隨時向我們世人對天主的認知提出挑戰,並且警告我們,不可完全不加分辨地就把過去的宗教判斷加諸於新情況之上。

  • 不承認信仰就是否定信仰

我們的故事中還有一些相當具有啟發意義的角色,這位瞎子的父母也協助我們了解成為門徒的意義。這位胎生的瞎子一步一步地得到自然的、靈性的光明,因此他和那些反對耶穌的宗教權威人士,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些人雖然肉眼能看見事物,卻漸漸成為靈性的瞎子(若九40-41)。但是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有些人完全拒絕做出決定,讓自己投身這一邊或那一邊。瞎子的父母知道他們的兒子被治好的事實,但由於害怕被逐出會堂,因此拒絕說出任何關於耶穌對他們的孩子做的事情。

在我們目前的時代中,也有許多人為了得到某些利益而相信耶穌,有許多人卻以各種理由拒絕耶穌,更有一大群人受了洗,在正常情況之下接受耶穌,然而一旦要他們付出某種代價時,便不願承認信仰。就若望團體的觀點來看,瞎子的父母正是這些人的象徵,他們所犯的錯誤和否認耶穌一樣嚴重。也許今日的人並不明白這一點,但他們事實上是嚴重的傷害了基督徒的根本使命:向世界宣講耶穌,為祂做見證(若十五27)。若望團體認為,不宣揚福音,不為信仰作證的人,根本不是基督徒。

  • 基督徒生命的寫照

基督徒的生命和任何人一樣,常會面對一些不可預期的阻礙,往往必須在生命中做出一次誠摰地投身,這種情況多少令人感到恐懼。在生命的困頓中,我們心中也常生出疑問:「如果真有天主,祂怎麼可以在我努力事奉祂時,如此對待我?」胎生瞎子的故事給我們提供了答案。在故事中一群不同的人輪番地審問這個人:有些人意欲相信耶穌,因為看見這個治癒的奇蹟;有些人堅決主張,耶穌的行為和他們所瞭解的天主法律,以及天主的行動,是水火不容的;瞎子的雙親半信半疑,但不願付出任何代價;這個瞎子最後得到信仰,但並非在和耶穌的第一次相遇中,卻是在一連串審判和排斥後的結果。當我們被要求,更新在洗禮中獲得的信仰和獻身為信仰作證時,也會出現種種不同的態度,就如胎生瞎子故事所反映出來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