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家節

耶穌第一次宣講 【福音:路二41-52】

41他的父母每年逾越節往耶路撒冷去。
42他到了十二歲時,他們又照節日的慣例上去了。
43過完了節日,他們回去的時候,孩童耶穌卻留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未發覺。
44他們只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遂走了一天的路程;以後,就在親戚和相識的人中尋找他。
45既找不著,便折回耶路撒冷找他。
46過了三天,纔在聖殿裡找到了他。他正坐在經師中,聆聽他們,也詢問他們。
47凡聽見他的人,對他的智慧和對答,都驚奇不止。
48他們一看見他,便大為驚異,他的母親就向他說:「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
49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
50但是,他們不明白他對他們所說的話。
51他就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屬他們管轄。他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
52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

「聖家節」節日簡介

「聖家節」是教會勉勵基督徒家庭,以耶穌、瑪利亞和若瑟所組成的納匝肋聖家為榜樣與模範,抗拒一切相反基督徒家庭價值觀念的外來威脅,而制訂的慶節。最早於十九世紀先在加拿大開始,後來由於教宗良十三世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世界性的響應,但是一直到1920年的彌撒禮儀本出版,才真正成為教會禮儀日曆中固定的節日,於聖誕八日慶期中的主日慶祝,如果聖誕節恰好是主日,則在十二月三十日慶祝此節日。

經文脈絡

新約聖經中聖家三口同時出現的場合,只有在耶穌的童年故事中。因此,本主日的福音選自路二41-52,內容是關於聖家三口到耶路撒冷朝聖的事件。這是整本路加福音中耶穌第一次發言說話,也是人們第一次對祂的說話作出回應,整段經文就是以耶穌的言語以及其他人的回應為中心。

關於朝聖的規定

福音經文一開始提到「耶穌的父母每年逾越節往耶路撒冷去(過節)」(41)。其實猶太法律只規定「男人」必須每年去耶路撒冷朝聖,因此耶穌的「雙親」同時去朝聖,顯出他們對於法律特別的熱愛與忠誠。

根據猶太法律,男孩從十三歲開始才有到聖城朝聖的義務,路加在這裡報導耶穌十二歲的時候就和父母親一起去朝聖,大概也是強調這個家庭對於特別重視猶太法律的虔誠習慣。

失落孩童耶穌

當慶節結束,朝聖者各自返家的時候,孩童耶穌卻獨自留在耶路撒冷,這個情況顯示耶穌和這個城市具有特別的關係,使祂不顧家庭的約束和親情的關係。耶穌的父母發覺這個情況之後,便折返耶路撒冷尋找耶穌。關於他們尋找小孩的過程,路加描述的非常精簡,只是一筆帶過,顯示出他只專注於報導他所願意敘述的事情,對其他個別的細節或資訊不感興趣。

充滿智慧的孩童耶穌

瑪利亞和若瑟「過了三天,才在聖殿裡找到耶穌。祂正坐在經師中,聆聽他們,也詢問他們。」(46)這樣的敘述突顯了聖殿所發生的事情,耶穌坐在經師中間如同一位聆聽和詢問的學生,在場的人都驚訝耶穌的智慧和對答。這個描述回應了在前面路二40所說的:「孩子漸漸長大而強壯,充滿智慧。」(多瑪斯偽福音還把這個事件加以擴展:「所有的人都注意聽他,並且驚訝像他一個這樣的小孩子解釋法律的重要部分和先知們的話,竟然令群眾、長老和經師們啞口無言。」)

瑪利亞的「抱怨」

耶穌的母親語帶指責地向祂訴說,他們為了找尋祂忍受許多痛苦(48),這話顯示出他們的驚惶失措,並沒有因為找到耶穌而喜樂。在這段經文和遭遇中,完全看不出瑪利亞對於耶穌特殊的來源有任何的認識與瞭解。

耶穌的回應

耶穌以兩個對應的問題(49)回應祂的母親:第一個反問「你們為什麼尋找我?」顯示瑪利亞的顧慮毫無必要;而第二個問題「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則說明祂言行舉止的理由,而且顯示祂的父母本來應該瞭解這一切的。耶穌的生活一直含有某種「必須」,耶穌強調祂必須留在父的家(聖殿)中,意思是祂必須執行天父給祂的使命。無論如何,耶穌話中的「我的父親」和瑪利亞問話中的「你的父親」是相對應的,清楚地表達出耶穌是天主子,祂和天主間的父子關係遠比人間的親屬關係更為重要。耶穌的父母親不瞭解耶穌的話(50),因為祂的回答非常不尋常。

瑪利亞的態度

耶穌關於自己天主子的身份所說的話(以及許多其他的話),都是瑪利亞所不能瞭解的,但是她卻把一切默存於心。福音作者把這一個註腳放在耶穌和他們回去以後,並且服從他們的管教(51)。路加並沒有具體的指出,耶穌如何服從了父母的教導,這一點顯示天主子降生成人以後,和一切人完全相同,都置身於家庭規則之下。耶穌在這個情況下不斷地成長,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的增長(52)。

綜合反省

這段福音的中心是耶穌對滿懷憂心尋找祂的雙親所提出的雙重問題,祂解釋自己「必須」留在耶路撒冷,以及世上的家庭的關係與祂做為天父之子的關係是不能相比的。這是整部福音的核心主題,作者在以後的經文中,將透過敘述耶穌的公開生活更詳細的表達這主題。因此,在這段經文中一些今日眼光看來不太合宜的言語或行動(例如:瑪利亞的指責,耶穌嚴厲的回答、以及瑪利亞和若瑟的不瞭解),對福音作者而言都不需要多做處理。由此可知,這段經文是採用歷史故事的形式,來表達初期教會的宣講。今日的讀者透過這段經文而瞭解,在耶路撒冷被釘死的耶穌,從生命之初就忠信地以天主子的身份執行祂的使命,不論祂的親戚或者民族是否瞭解,祂都按著天父的旨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