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平息風浪 【福音:谷四35-41】

有一天晚上,
35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海到對岸去罷!」
36他們遂離開群眾,就照他在船上的原狀,帶他走了;與他一起的還有別的小船。
37忽然,狂風大作,波浪打進船內,以致小船已滿了水。
38耶穌卻在船尾依枕而睡。他們叫醒他,給他說:「師傅!我們要喪亡了,你不管嗎?」
39耶穌醒來,叱責了風,並向海說:「不要作聲,平定了罷!」風就停止了,遂大為平靜。
40耶穌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
41他們非常驚懼,彼此說:「這人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

【經文脈絡】

馬爾谷福音第四章是著名的「比喻」章(谷四1-34),福音作者敘述耶穌在加里肋亞海邊講了一連串以「天國」為主題的比喻。接著谷四35〜八26的內容,則集中敘述耶穌的大能行動(奇蹟)與權威的言論(教導);這些奇蹟除了治癒與驅魔外,也包含所謂的「大自然奇蹟」。

這個主日的福音是這一大段敘述中的第一個故事(谷四35-41),內容就是一個大自然的奇蹟 ─ 耶穌「平息風浪」。福音作者報導耶穌在講完一連串的比喻之後,要求門徒們帶祂渡海到對岸,途中遇到大風浪,在門徒的呼喊求救聲中,耶穌平息了風浪。

 過渡

 福音一開始敘述耶穌要求門徒們渡海到對岸,以及他們遵照指示離開群眾(35-36)。這是一個文學上的「過渡」,使讀者知道前面的「比喻」部分已經結束,接著開始的是一個新的故事(37-41)。這是一個耶穌將門徒們由大自然的危險情況解救出來的奇蹟故事,整段敘述的結尾清楚地顯示這個奇蹟故事的目的:使行奇蹟者得到顯著的名聲:「他們非常驚懼,彼此說:『這人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41)

 耶穌和祂的門徒同在

 耶穌要求門徒們將船駛向加里肋亞海的對岸,雖然在船行進的過程中起了大風浪,而耶穌又在船上睡著了,但祂畢竟是和門徒們在一起。門徒們是耶穌的同伴,同時也是船員,他們遵從耶穌的話將船駛離岸邊,划向對岸。這段經文的真正重點只有一個:耶穌和門徒們一同乘船渡海。

 風浪大作

 雖然加里肋亞「海」其實只是一個內陸「湖」,然而,忽然而起的巨大風浪,卻並不是罕見的自然景象。福音作者刻意地以對比的手法描述當時的情景:一方面強調風浪的狂暴,以及整艘船面臨的嚴重威脅;另一方面則是「在船尾靠著枕頭睡著了」的耶穌。耶穌在大自然的恐怖威脅下所表現的安詳,已經生動地顯示祂遠遠超越大自然之上。

 門徒的反應

 相對於耶穌的平靜,更突出門徒們手足無措的慌亂。雖然他們都是經驗老到的漁夫或水手,作者卻完全沒有提及他們有過任何努力或掙扎,只敘述他們用充滿埋怨的口吻對睡著了的「老師」說話:「師傅,我們要喪亡了,你不管嗎?」讀者其實很難將他們的問話了解為祈求一個奇蹟式的拯救,至多只顯示他們因恐懼而驚慌失措的喊叫而已。

 平息風浪

 耶穌的行動立刻轉變了危急的情況。耶穌有如對有生命的對象一般,用帶著威脅與命令的口吻向風與海說話:「不要作聲,平定了罷!」使人想起祂曾經對魔鬼說過相同的話(參閱:谷一25,三12)。此處,大自然猛烈的力量,很明顯地被視為有如邪魔般的力量。耶穌清楚地顯示自己具有超越一切的能力與地位,就如同舊約聖詠中無數的章節所顯示的天主的能力一樣(參閱:詠十八14-17,三二6-7,四六3-4等)。

 責斥門徒

 平息風浪之後,耶穌轉而向門徒們說話,以疑問的口吻責備他們的膽怯和無信德(40)。

「害怕」來自於門徒對自己不當的憂慮,而「不信」則表示他們沒有在耶穌身上認出派遣祂的天主的力量。天主的力量遠遠超越大自然的威力,能夠將門徒從大自然的攻擊所帶來的生命威脅中拯救出來。門徒們跟隨耶穌已經多時,由跟隨耶穌的生命經驗中,他們早就應該相信天主的力量在耶穌內、並藉著耶穌而工作。因此,耶穌說:「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唯有藉著信仰,人們才能在這個事件中,領悟是天主在其獨生子身上的顯現。

 門徒的反應

 福音最後敘述門徒的反應:他們「都非常懼怕」。這個懼怕來自於耶穌。而他們的問題:「這人到底是誰?連風和海都聽從他?」更是表達了他們的驚訝,然而卻仍舊不是真正的「信仰」表達。

【綜合反省】

 福音作者用「大能的作為」(谷六2、5;思高本翻譯為「奇能」)表達耶穌所行的奇蹟,顯示耶穌具有先知性、神恩性的能力,能夠施行超越一般自然秩序的作為。然而,耶穌的奇蹟並不是為了證明祂所擁有的特殊身分而已,乃是「天國業已來近」的記號(谷一15)。耶穌被天父派遣來到世上,並非只是宣講一個「將來」真實的天國,更是透過祂治癒的、拯救的記號使人清楚地「感受到」即將來臨的天國。不過,這一切都必須靠信仰才能真正領悟,誰若在信仰中經驗到業已進入人間的天國,便得到更寬廣的生命空間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