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 馬爾谷福音(五)

[讀經指引] 馬爾谷福音(五)

馬爾谷福音(五)

 

伯多祿不認主(谷十四66-72)

門徒逃走後,伯多祿遠遠的跟著耶穌,直到大祭司的庭院裡,要看看事情演變成怎樣。當一個侍女向他問話時,他就再也把持不住,而變得十分軟弱。

 

  • 第一次背主

耶穌受公議會審問時,伯多祿表示不認識耶穌,他說自己不知道,也不明白侍女在說什麼,他跟這件事一點關係都沒有,說完就走出去,來到門廊。

 

  • 第二次背主

侍女在那裡又看到了他,就對旁邊的人說起,他知道這人是幹什麼的,伯多祿再度否認,可是那些人從伯多祿的加里肋亞口音聽出來,猜他是跟耶穌一夥的。

 

  • 第三次背主

這時伯多祿開始詛咒,並且發誓,他不認得「這個人」。如耶穌所預言的(谷十四30),立時雞叫了「第二遍」。耶穌說的話完全應驗了,伯多祿想起耶穌說過的話,就悔恨地痛哭起來。

 

n             問題討論

伯多祿不認主,他的動機是什麼?

我們什麼時候也陷入類似的困難?

 

耶穌在比拉多前受審(谷十五1-15)

  • 公議會前

公議會決定把耶穌解送給比拉多,由他來執行死刑。

他們把耶穌綑綁了,讓人知道這是個危險人物,並把他送到總督府。比拉多從主曆26年至36年當總督。

 

  • 比拉多前

馬爾谷福音認為宣判耶穌死刑的責任,主要應歸給公議會。對照下,比拉多看起來就遲疑多了。「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他這個問題也許讓司祭長們很不滿意,司祭長控告他許多事,主要涉及的是耶穌政治上的反叛。比拉多給被告許多機會,針對這些指控表明立場,可是耶穌什麼都不回答,這讓比拉多十分驚訝。

 

  • 比拉多避開壓力

羅馬司法有一項特殊討好人民的技巧,就是在重要節日給予受羅馬統治的民族有限度的特赦,所以民眾就按慣例來到比拉多座前,請求給他們釋放一個囚犯。比拉多自己主動建議要釋放耶穌,他很清楚,司祭長是由於嫉妒才昧著良心控告耶穌的。但是,司祭長卻煽動群眾,要求釋放巴辣巴給他們。比拉多又一次替「猶太人君王」說好話,然而群眾狂暴地要求判定耶穌十字架死刑。福音書特別強調「比拉多願意滿足群眾」,所以就釋放了巴辣巴,並且在鞭打了耶穌之後,把他交給了他們,釘在十字架上。

 

n             問題討論

耶穌成了權力遊戲的犧牲品。他在公審判時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或是沒有做的),就是對我做的(或是沒有給我做)。」(瑪二五40、45)在什麼地方耶穌會這樣責備我們?

在什麼地方我們會參與權力遊戲?

 

戲弄耶穌(谷十五16-20)

釘十字架前會鞭打犯人,通常鞭打後,犯人已經傷得很嚴重了,耶穌卻還要受到侮辱,兵士們打他、嘲笑他,戲稱他為「猶太人的君王」。

 

  • 預備

審問和鞭打都發生在總督府前的廣場。兵士把流血不止,受重傷的耶穌帶到府內的庭院裡,脫去他的衣服,為他穿上紫紅袍,編了一個莿冠給他當頭飾。

 

  • 戲弄

兵士以嘲弄的口吻向耶穌致敬說:「猶太人的君王萬歲」,這是比拉多審問耶穌時的稱號。他們認為耶穌是假君王,接踵而至的都是嘲笑和侮辱。吐唾沫是表示輕視,也用屈膝朝拜來侮辱他,然後給他穿上自己的衣服,就從總督府前的廣場帶出去釘十字架。

 

n             問題討論

耶穌受戲弄,表達他和一切受到折磨的人站在同一邊。

我們這個年代中,是否也同樣有充滿嘲笑和侮辱手段的事件?

請舉出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發生過類似的事?

 

耶穌釘十字架(谷十五20-32)

馬爾各以平鋪直敘的方式講述苦路和耶穌在「城門外」(希十三13)被釘十字架的細節。

 

  • 苦路

他們帶耶穌出城,要把他釘在十字架上。刑場在城牆外的加爾瓦略山上,十字架的直柱埋在刑場地上固定著。耶穌被帶出城,也就從以色列民中除名。

 

  • 基勒乃人西滿

西滿是耶穌苦路的一個見證人,他從田間來。耶路撒冷教會認識他和他的兩個兒子,但是聖經並未記載他兒子的名字,可能後來他們都成了基督徒,是馬爾谷教會團體的成員。兵士利用羅馬佔領軍的特權,強迫西滿背耶穌的十字架。

 

  • 耶穌釘十字架

釘十字架的山頭,按照它的形狀稱為「髑髏地」,於第二世紀時部分被剷平。釘十字架前,兵士拿沒藥調和的酒給耶穌喝,因為這種酒有麻醉作用,可以減輕一些受刑的痛苦,但是耶穌卻拒絕喝。馬爾谷沒有描寫釘十字架的細節,受刑人的衣服是給劊子手的,那些人拈鬮,看誰得到什麼。從現在開始,到斷氣,時間屈指可數,耶穌釘十字架是在第三時辰(上午九時),斷氣時是第九時辰(下午三點)。

羅馬人把處決的罪狀寫在牌子上公告大眾,牌子上寫著:「猶太人的君王」,就是比拉多審問時所用的。與耶穌同釘的還有兩個強盜,他在中間。圍觀者嘲弄耶穌,路過的人也都詛咒、叫罵、侮辱他。這些人認為耶穌一敗塗地,所以是假的默西亞人選,走過十字架旁邊的人都反對耶穌,重複公議會前審問時有關聖殿的說詞:耶穌先救自己,現在從十字架上下來吧!十字架和他默西亞的身份完全無法調和一起。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這使得嚴守法律的猶太人無法相信他。

公議會成員也在場,他們譏笑他,彼此說:「他救了別人,卻救不了自己。」這些人表達耶穌默西亞身份的方式跟比拉多不同,他們說的是:「默西亞,以色列的君王!」。耶穌如果不能從十字架上下來,他就不會是默西亞。要他們相信,就需要看到這個神蹟。耶穌在十字架上孤立無援,連同他一起釘十架的人都咒罵他。

哀歌中論到他的話真是貼切:「你的仇敵都向你張開口,噓唏而切齒說,我們終於吞滅了你。」(哀二16)

 

n             問題討論

基勒乃人西滿如何順應了背十字架的角色?

馬爾谷為何要講述他為耶穌做的事?

我們在什麼地方也能做同樣的事?

大家都離棄了耶穌,這些人是耶穌進城時向他歡呼過的人,在困難時受過耶穌幫助的人,和他的門徒。只是「當時」如此嗎?我們的態度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