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焕新 — 圣伯多禄宗座圣殿《死亡之门》

Memento novissimorum et desine inimicari. 你要记得最后的结局,而停止仇恨。 - Ecclesiasticus 《德训篇 28:6》

 

 

看似矛盾的传奇特点集为一身:一位无神论者,一位列宁国际和平奖(1966年)获奖者,同时也是一位和教宗私交颇深的艺术家。意大利雕刻家贾科莫·曼祖(Giacomo Manzù,1908-1991)不仅是上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现代雕塑艺术家之一,同时也因创作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宗教雕塑艺术而广为世人所知。
曼祖留名青史的作品,则是他为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堂——圣座的中心,圣伯多禄宗座圣殿所创作的一扇青铜大门。这扇“死亡之门”是教宗圣若望二十三世(Saint John XXIII,1958-1963年在位)委托曼祖,这位同样来自他的家乡的艺术家而创作,可谓是20世纪天主教装饰艺术中最著名的青铜大门之一。

 

 

意大利雕塑家贾科莫·曼祖(Giacomo Manzù)在工作室

 

 

从学徒生涯起步

贾科莫·曼祖于1908年12月22日出生在贝加莫的曼佐尼(Manzoni)。因此,他的原名其实是Giacamo Manzoni,这个地方恰巧也是教宗圣若望二十三世的故乡。

曼祖的父亲是一位制鞋商。因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曼祖在青少年时期就跟随当地手工艺匠人作学徒学习雕刻,并熟练掌握运用木材、金属和石材进行创作的技艺。他的艺术学习并非来源于正规的美术学院,而是在学徒之外接受系列的业余艺术培训。这可能也是关于曼祖的争议所在,认为他没有遵循传统学院派教育的发展路线。然而,学徒生涯恰恰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日常。曼祖正是在这个阶段修炼到日后创作所不可或缺的技术:他的作品继承了手工艺者流传下来的古老技术,看似粗糙,但却将材料的特性发挥运用到极致。

 

 

 

曼祖的早期作品《游击队员之死》(Death of a Partisan)纪念碑,贝加莫,1977年

 

1928年,曼祖结束了他在意大利军队中的服役后,于1929年前往巴黎作了短暂停留,想要以一位雕塑艺术家的身份在艺术之都碰碰运气,然而却收获无几。次年,曼祖移居米兰,在这里他获得了最早一批教会内的订单:建筑师乔凡尼·穆齐奥(Giovanni Muzio)找到了曼祖,委托他为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的圣堂(Università Cattolica del Sacro Cuore,1931-1932)创作一系列的堂内装饰和雕塑。

在上世纪30年代,曼祖的早期作品包括各种裸体肖像和圣经主题,其创作灵感来源来自各种经典艺术:古代的伊特鲁里亚雕塑,埃及艺术、中世纪雕塑艺术,文艺复兴的多纳泰罗,甚至同时代法国的奥古斯特·罗丹。曼祖在雕塑创作中亦探索了各种材料,包括了彩陶、灰泥、大理石和青铜。他最擅长的材料是青铜,曾创作了一系列等高的人物造像,很多主题都相关圣经文本中的场景,特别是基督被钉十字架和下葬的场景、数量众多的枢机主教坐像。在这个阶段,曼祖的雕塑逐渐被艺术界认可,直至1933年在米兰三年展上展出的一系列半身像,终于为他获得了知名度。

 

曼祖在纽约的特展,包括了“死亡之门”的青铜复刻1969年3月17日至5月12日,美国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

学界也逐步认可了曼祖的成就。1940年,评论家Carlo Ludovico Ragghianti就定义曼祖可堪称被艺术界毫无悬念地接受和认可的知名雕塑家。他于40年代分别在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和都灵阿尔贝蒂娜美术学院(Accademia Albertina)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曼祖担任教职直至1954年移居萨尔茨堡,后又持续任教至1960年。正是在萨尔茨堡,曼祖和自己的妻子Inge Schabel相识,这位美妇后来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一系列女性裸体雕像最频繁被参照的模特之一。

艺术家于1934年造访了罗马。在参观了圣伯多禄宗座圣殿后,启发了曼祖的开始专注宗教雕塑艺术的创作。罗马之行特别成为了曼祖在1938年所完成的枢机主教系列青铜像的灵感来源,他创作了一系列枢机主教的坐像和立像,数量达50余尊。枢机主教系列是他的标志性作品:造型扎实沉稳、人物被简化成具有体量感的简洁团块,整体造像体现出雄伟和庄严的力量。

 

在工作室的曼祖和他的枢机主教系列,1970年

 

 

曼祖的部分枢机主教作品(50-60年代)

1938-39年,曼祖开始创作一系列有关基督首受难的青铜浅浮雕;他曾八次雕刻了名为《在我们人性中的基督》(Cristo nella nostra umanità,1938-1939年)的作品。但曼祖雕刻了将枢机主教钉在十字架上的形象,在当时备受争议;以至于1942年在罗马展出时,无论是圣教会还是法西斯政府均无法接受。当时的政权媒体和天主教媒体均对此发布了官方性质的批评。然而挽回这一局面的,恰恰是曼祖接下来为教会所作的一项工程。

 

 

曼祖:《基督被钉十字架》,青铜1939-40年,罗马现当代艺术博物馆(GNAM)藏

 

 

 

艺术家和教宗们

教宗庇护十二世(Pope Pius XII,1939-1958年在位)和教宗圣若望二十三世(Saint John XXIII,1958-1963年在位)都是如此伟大的教宗,他们均延续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对艺术家施以支持和帮助的传统。正如同对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贝尼尼那样,与艺术家一起共同缔造出令人称奇的经典之作。

1948年,曼祖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得意大利雕塑类的奖项。在此之后数年,他就受到了委托,要为圣伯多禄宗座圣殿制作一扇青铜大门。教宗选用了曼祖,这位无神论艺术家来完成这项工程,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而事实上,曼祖早期的那些枢机主教的半身像作品非常受到教宗喜爱。以雕塑和浮雕装饰青铜门的传统非常古老,可追溯至早期文艺复兴。

 

曼祖所作的教宗圣若望二十三世雕像

 

 

进入20世纪,人们理所应当地视艺术家为打破固有传统的前锋。这是个动荡的世纪,旧的秩序被打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传统仿佛分崩离析,大公教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漫长的艺术和教会史上,虔诚的艺术家们以手创作出的作品却最大程度光荣了天主,同时也使得人类的文明史在历史长河中闪光不断。文艺复兴时期热心侍奉天主的公教艺术家绝非少数,其中甚至不乏修道之人;历史中除了有米开朗基罗和贝尼尼这样为教会服务的专属艺术家,哪怕像鲁本斯这样在不同信仰的家庭背景中成长的艺术家,最终也归向了圣教会。曼祖所做的也是如此,为圣伯多禄堂创作一扇青铜大门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艺术家在新的世纪,以这项古老艺术传统,引发了人们对当下信仰危机的深层反思。

 

 

死亡之门

梵蒂冈圣伯多禄宗座圣殿的立面分布有五扇青铜大门,而曼祖所创作的“死亡之门”位于最左侧的第一扇,可谓是圣伯多禄宗座圣殿中水准最高的现当代艺术品之一。它之所以被称为死亡之门,是因为它曾经被用作葬礼游行的出口;同时,大门上的青铜浮雕主题也表现了历代圣人、殉道者和人类的死亡。

 

 

 

曼祖:《死亡之门》青铜浮雕梵蒂冈圣伯多禄宗座圣殿,1961-64年

 

为庆祝1950年的圣年,教宗庇护十二世决定征集艺术家为圣伯多禄宗座圣殿制作三扇新的青铜大门,曼祖成功获得竞标。“死亡之门”的工期十分漫长,而其面板浮雕则是曼祖根据下一任教宗,也就是圣若望二十三世的意愿在1961年至1964年之间雕刻的。青铜浮雕一共包括了10个相关死亡的场景,因教宗圣若望二十三世于1963年6月3日去世,正在创作中的曼祖遂将其中一块青铜面板雕刻了这位教宗的形象。

 

《死亡之门》中的圣若望二十三世(右下)青铜浮雕

“死亡之门”分成了三个部分,最上方两块较大的浮雕分别描绘了圣母之死和基督之死。中间是麦穗条和葡萄藤,象征着圣体和圣血,基督徒的生命之粮;下方各有四小块浮雕,展现了不同的死亡场景。

 

左上:圣母之死;右上:耶稣之死;中间:葡萄藤和麦穗条,象征着圣体和圣血,基督徒的生命之粮;下左:亚伯尔(Abel)之死、大圣若瑟(Joseph)之死、首位教宗圣伯多禄之死、教宗圣若望二十三世之死;下右:首位殉道者圣斯德望之死、教宗额我略七世之死、太空中的死亡、地球上的死亡

在圣母之死的场景中,画面中心是两块轻盈飘动的帷幔,这象征着天神从天降下,同时暗示着她即将蒙召,进入天国。右侧的基督之死,曼祖打破的常规圣像的固定图像志,将基督描绘成悬挂在横杆上的形象。站在十字架的右边的不是通常的圣母,而是人类始祖厄娃,延伸到十字架底部的长绳,末端酷似蛇头,联合左侧的行凶者,正象征着人类的罪恶。

 

曼祖:《死亡之门》局部,圣母之死

 

左侧下方的小浮雕表现了首位教宗圣伯多禄的殉道场面,他被倒钉十字架而死。曼祖遂雕刻了圣伯多禄被倒吊的形象,这与他早期作品《游击队员之死》(Death of a Partisan)纪念碑的人物造型非常相近。在侧边跪着独自祈祷的正是教宗圣若望二十三世,这个形象是如此著名,宁静简洁,独具曼祖的标志性特色,以至它还曾出现在了《时代》杂志的封面上。这位被称为“良善的教宗”(Papa buono)是艺术家的同乡、赞助者和亲密好友。曼祖为他创作了数幅肖像画,包括临终时面容的翻模和官方画像。

 

 

《时代》杂志封面上关于教宗圣若望二十三世的《死亡之门》青铜面板

 

经历了长达14年的工作,这扇“死亡之门”于1964年最终落成,并由教宗保禄六世祝圣于1964年6月28日。初次直面“死亡之门”的场景,人们会因曼祖表现暴力场景的残酷而惊惧;但这些令受众倍感悲伤的场景从另一个层面展现了死后人们对天国的期盼。而死亡的时刻构成了这一转化:因着天主大爱,罪人被救赎,殉道者正走向天国的荣耀。

 

 

结语

在曼祖的“死亡之门”和其他相关宗教雕塑中作品中,不难体会到艺术家的真挚情感。他以雕塑作品展示了他对人类所犯下的罪行、所面临的苦难、死亡和最终的归宿所引发的深层次思考。简洁明了的造型却能直抵心灵。即使作为非天主教信仰者,曼祖的作品依旧能够给人带来感动。他在雕塑中以极其简约的现实主义艺术表现,以另一种不同于古典艺术的方式,让宗教艺术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生命。

 

曼祖在信件中所绘的《圣母怜子像》(La Grande Pietà)素描以及雕塑成品,1943年

 

曼祖所作的被钉十字架士兵青铜复制品,1942年

 

本文刊载于

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 《圣爱》月刊 | 2020年1月刊

缈沨在艺术栏目,为您介绍圣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