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讀舊約

前言:

去年(2005)是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閉幕四十週年紀念,同時梵二會議所頒佈的「啟示憲章」(Dei Verbum)也屆滿四十週年,天主教英國主教團(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為慶祝這個慶典發表聯合牧函 “The Gift of Scripture”,目的在於幫助信友「聆聽、瞭解並生活」天主聖言。思高讀經推廣中心將陸續把這個文件摘要編譯,與諸位兄弟姊妹分享,並彼此共勉。

                        閱讀舊約              林思川神父編譯

1.一個巨大的蒐集

基督徒所謂的「舊約」就是猶太教徒的「聖經」,這是一個巨大的合集,包含四十六本不同的書籍,蒐集的過程經歷數世紀。每一部書都有其特殊的編寫歷史,其中許多材料在形成文字之前,都先以口傳的形式存在,當它們被寫成文字之時,經歷了透過不同方式的排序與編輯。近代的研究已經使我們更明白這些書籍編輯過程的複雜性,而我們相信所有的這些過程都受到聖神靈感的安全保護。

2.正典綱目(Canon)

宗座聖經委員會於2001年發佈「基督徒聖經中的猶太民族與他們的神聖經典」(The Jewish People and their Sacred Scriptures in the Christian Bible)文件,其中描述了「正典綱目」 ─ 受靈感書籍的官方目錄 ─ 出現的過程,說明這是一個相當長的發展過程。這個綱目包含三個部分:「妥拉」(Torah)、「先知書」(Prophets)與「聖 卷」(writings)。在耶穌的時代,「妥拉」和「先知書」的蒐集已經完成,耶穌也曾多次提及它們(參閱:瑪五17;七13;路二四44)。Torah是希伯來文的名稱,也就是基督徒傳統中所謂的「法律(書)」。希伯來文Torah更正確地翻譯應該是「教導」(Teaching)或「指引」(Instruction),我們用這個名詞稱呼「(梅瑟)五書」(Pentateuch)。在猶太傳統中,「先知書」(希伯來文是nebi’im)除了大小先知書外,還包含若蘇厄書、民長紀、撒慕爾紀上、下與列王紀上、下等歷史書籍。正典綱目中還有第三類書籍,通常被稱為「聖 卷」(writings,希伯來文是ketubim),在耶穌的時代仍是一個開放的蒐集。猶太的宗教領袖直到耶穌後第二或第三世紀才真正將聖經綱目確立下來。

3、次經(The deuterocanonical books)

亞歷山大大帝(歿於323BC)征服歐亞大陸之後,在其統治的領域內推行希臘化運動(Hellenized Movement),希臘語因此散播於整個地中海東岸地區,在埃及的猶太人也將他們的希伯來聖經翻譯成為希臘文,並且「製造」了被稱為「七十賢士譯本」(Septuagint)的希臘文聖經。其中包含一些書籍從未被收納進入希伯來正典綱目,也就是所謂的「次經」(The deuterocanonical books):多俾亞傳、友弟德書、瑪加伯書上、瑪加伯書下、智慧書、德訓篇和巴路克書。新約的作者自由地使用這些書籍,而教會採用比希伯來正典綱目更長的猶太書籍正典綱目。的確,從教父時代以來,不論希臘或拉丁教會都將次經的書經納入他們的禮儀讀經之中。這些額外書籍的存在偶爾在教會內引起爭論,但是廣泛的使用以及日漸發展出的共識,使它們獲得與希伯來正典綱目書籍相同的地位。在「宗教革命」時代「次經」遭到挑戰,而被某些基督徒稱為「偽經」(Apocrypha),意思是這些書的價值低於神聖經典。然而,近代人們對於次經書籍的使用越來越多,它們也常常被收錄於非天主教編輯出版的聖經之中。

4、舊約

「舊約」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聖保祿的作品(參閱:格後三14),由於這個稱呼曾被認為具有某種消極意謂,因此有人為避免可能的攻擊而嘗試以不同的名稱如「第一約」或「猶太聖經」取代。其實「舊約」這個名詞並沒有任何不敬或消極的聯想,因為這些書組成基督徒聖經的一個基本部分。「舊約」一詞僅僅是幫助基督徒清楚區別,猶太聖經中的書籍與由基督的死亡與復活帶來的新盟約 ─ 也就是我們稱為「新約」 ─ 的書籍。

5、在起初

猶太聖經以「創世紀」開始,此書最初的幾章就已經為「閱讀整本聖經定調」。創世紀開頭的十一章將焦點聚集在世界與人類的狀態:人是按天主肖像而受造,與天主相似,卻由於罪而遠離天主,人性因此需要救援,慈善的創造者天主也立即開始了拯救人類的行動。創世紀開始的數章所考慮的並非僅是猶太民族,而是整體人類的困境。這裡所提出的問題與答案和全人類有關,因此這些宗教故事和其他文化 ─ 尤其是古代東方 ─ 的傳統材料有相似之處,實在不足以為奇。這種相似材料的發現引導教會發展有關聖經中「文學類型」的教導,人們也因此明白,創世紀最初幾章的內容不能被過於簡單地稱為歷史作品。雖然它們可能包含某些歷史軌跡,然而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宗教教導。這些篇章不斷地提供我們下列核心教導:天主是無窮美善與仁慈眷顧的創造者、人類與罪勾結產生毀滅性的後果、天主將大地託付給人類、人擔負照顧管理大地的責任、基於人是天主的肖像因此人性具有絕對的尊嚴與男女平等、以及應該持守安息聖日的神聖命令。

6、選民

當我們進入創世紀第十二章時,注意力便集中於猶太民族的古老祖先與族長亞巴郎的故事。「至愛的天主關心地計劃(並準備)全人類的救援,以獨特的施惠,為自己揀選了一個民族,並把恩許託付給它。」(啟示14)啟示憲章說明,揀選以色列是天主救援所有人類計劃的第一階段。亞巴郎是天主的許諾與天主的自由禮物的接受者,這位「信仰之人」相信天主必會為他照料一切(創十五6;二二8)。保祿宗徒讚賞他是基督徒信仰的楷模,他被尊為「萬民之父」(羅四18),並且在感恩禮中被稱為「我們的信仰之父」(感恩經第一式)。創世紀中的男女族長都是「信德之人」(參閱:希十一8-22),他們聆聽天主聖言,並靠它而生活。經由他們,世上所有的民族得以認識天主的啟示。舊約和新約都教導所有民族如同孩子般接受同一天主,聖經這個教導在今日特別重要。

7、出谷與盟約

猶太聖經的中心與猶太人直到今天的信仰基礎,是他們脫離埃及奴隸(獲得自由)的「出谷事件」。天主藉著緊密相連的「言語和行動」把自己啟示給以色列(啟示2、14),當祂把自己顯示給梅瑟時,自稱為「自有者」(出三14)。出谷紀的核心內容是天主拯救祂的人民脫離奴隸的大能行動,以及在西乃山上頒訂法律、締結盟約的故事;梅瑟是人民的中保和天主忠信的僕人(戶十二7)。天主和人民之間的盟約可以用下列文字綜合:「我要做你們的天主,你們要做我的百姓。」(肋二六12)以色列必須完全、而且唯獨為了天主而生活。盟約的法律經過數世紀的發展,並且一直被猶太民族尊為最偉大的禮物 ─ Torah(法律)。

8、生命的法律

猶太人今日仍年復一年地慶祝逾越節,重新體驗由埃及得到釋放的經歷。天主使人民由奴隸得到釋放,是猶太信仰的核心教義。上主天主接著賞給他們法律,指引他們的生活(出二十1-17),Torah是猶太人最尊敬的聖經部分。

對基督徒而言,從埃及得到釋放是一個「預像」,象徵所有人民由罪惡和死亡的奴役中得到釋放,這是耶穌基督所贏得的釋放。願意以色列人在自由中生活的天主,渴望所有的人都得到自由。猶太Torah所包含的內容,其中許多對基督徒也仍然有效,基督徒認為「十誡」,或「十句話」(Decalogue),擁有根本而持久的效力。「十句話」是「一條生命的道路」並且有「釋放的能力」(天主教要理2057)。「梅瑟五書」(Pentateuch)有關社會生活的法律教導尊重所有的人、平等對待、以及特別善待弱小者,例如寡婦、孤兒以及外方遊客。這些教導與我們今日有廣泛的關連,今日世界的貧窮問題極為嚴重急迫,卻沒有得到足夠的強調。歷代以來,社會關懷一直受到基督信仰的重視:首先是先知們,如亞毛斯和依撒意亞;不斷走近窮人、病患和遭受排擠者的耶穌也提出相關教導;數世紀以來教會也持續提出許多社會教導。

然而,基督信仰也宣告脫離舊法律而得到自由,宣告一個使人得到新生命的「生命之神法律」(羅八1-2)。耶穌來到世上為使一切法律得到成全,對他而言,愛天主和愛近人是最大的兩條誡命(谷十二28-34;瑪五17)。耶穌與新約的教導和Torah的基本原則在相當大的幅度是一致的,對猶太人和基督徒而言,愛的天主都召叫人們生活在愛、真理與正義中。

9、許諾之地(The promised land)

緊接在「梅瑟五書」之後的幾本書 ─ 若蘇厄書、民長紀、撒慕爾紀(上、下)、列王紀(上、下) ─ 繼續講述以色列的故事,基督徒稱這些書為「歷史書」,而猶太人則稱之為「早期先知書」。「若蘇厄書」和「民長紀」以不同方式講述以色列人佔領並定居於客納罕地方的故事,這個區域日後成為以色列的土地。以色列子民將進入「許諾之地」視為神聖許諾的實現,但是這些敘述引發一些嚴重的神學問題。

這些作品敘述天主命令以色列人徹底剷除他們的敵人,否則將以毀滅的詛咒懲罰他們(蘇六17-21)。這樣的命令產生於一種神學:認為凡是不相信天主者都將帶給相信者宗教上的玷污。當啟示憲章談及聖經「亦含有不完美和暫時的事物」時(啟示15),毫無疑問地就是指聖經這些包含與此相關的詛咒經文。以色列將漸漸瞭解,沒有人應該被如此對待,而且所有的人都被召叫認識唯一的天主。

另外一個困難的經文是民長紀十一章,依弗大民長祭獻自己女兒的故事。非常重要的是,類似的經文應該在相關的歷史脈絡中去瞭解,如此便能發現,這種有關天主命令的原始意見,在較後期出現的聖經書籍中所表現的真理與價值觀得到平衡。舊約中凡是與許諾之地有關的內容,基督徒都在預許的王國中看到實現(希三7-四11)。

10、王權(君王身份)

以色列人在天主許諾的地方定居之後,有關「王權」的問題隨之而起。「撒慕爾紀上」敘述以色列人民對於建立王國的問題產生激烈的爭執:天主子民應該由一位君王統治嗎?天主的絕對權威是否禁止此事?以色列逐漸明白,達味和他子孫的王權是天主所賞賜的,後來更成為天主與百姓同在的保證(撒下七15-16)。

另一個與此相連的課題是「建築聖殿」。最初人們猶疑不定,是否該為天主建築一座聖殿,如同外邦人為其神明所做的一般。在克服了這樣的困難之後,達味的兒子撒羅滿在耶路撒冷修建、並隆重地奉獻了聖殿,作為天主所說的「我的名要永留在此」的地方(列上八29)。但他們同時也敏銳地認知,沒有一座人手所建造的屋宇能夠容下生活的天主(列上八27)。

「列王紀上」、「列王紀下」所呈現的王國歷史是一個絕大多數國王不相信天主的歷史,其中也包含少數著名的例外。「編年紀上」、「編年紀下」的內容基本上與列王紀上、下是平行的,其中特別增強補充了有關達味和他的兒子撒羅滿的事蹟。

11、以色列的先知

整個王國時期以及隨後的數個世紀,先知們向以色列講述天主的話。有些先知 ─ 例如:撒慕爾、納堂、厄里亞 ─ 出現於撒慕爾紀上、下與列王紀上、下等歷史性書籍中(沒有留下任何作品),而其他的大、小先知則有歸於他們名下的書。在猶太傳統中,這些書被稱為「晚期的先知們」。先知們的責任是代替天主向某些個別人士說話,但通常更是對所有人民發言(「先知」的意義原本就是「代天主說話」)。先知們的言論很少預言未來,而是以清晰且辛辣的語言,談論他們所看見的、具體處身的真實情況。一位先知可能由於人民所犯的罪而必須非常嚴厲地譴責他們,例如:亞毛斯和依撒意雅先知提醒以色列人民遵守盟約的義務,挑戰人民按著盟約生活,並且尖銳地呼籲他們必須關心貧窮弱小者;對那些繼續壓迫同胞的人,以及那些不相信天主的領導者,先知們預言災禍,予以警告威脅;先知們也給予人民鼓勵與希望,尤其是在耶路撒冷和聖殿被摧毀,他們被放逐到巴比倫,一切都顯的毫無希望的時期;在放逐時期,人民幾乎徹底絕望似乎只是等死,先知們的職責特別是向他們宣告希望與新生。對基督徒而言,這些先知所宣告的救援言論是基督帶來完滿救恩的先聲,仍然非常強而有力的宣告新生命與救贖。

12、先知的苦難

所有先知都是被天主召叫,被天主聖神所感動的。依撒意雅、耶肋米雅、厄則克耳等先知書提供了關於他們蒙召的敘述(依六;耶一;則一~三),在強烈地經驗到天主的偉大與自己的毫無價值之中,他們得到執行使命的力量。先知們往往並不受歡迎,並成為暴力的犧牲品。耶肋米雅被關入倉庫,投入井中,更因為在耶路撒冷被圍困時鼓吹應向巴比倫投降,而被監禁在獄中(耶二十;三七~三八)。一個記載他言論的經捲被國王所燒毀(耶三六),雖然先知們這樣容易遭受傷害,他們言論的力量卻一直存活。福音將耶穌表達為一位偶爾受到讚揚的先知,但眾人並不歡迎耶穌的訊息(瑪二一11;谷六4)。數世紀以來,無數的男女信友宣告天主聖言,因為天主仍不斷地把曾經給予先知們的勇氣賞賜給人,使他們向「常常不予理會的世界」宣告真實的價值。

13、預言和實現

基督徒面對先知書時,特別重視與未來的君王 ─ 默西亞或「被傅抹者」 ─ 有關的先知言論,依撒意雅先知尤其清楚地表達出以色列對於這樣一位天主賞賜的統治者的期望(依九;十一)。基督徒特別珍視依撒意雅先知書後半部中的「(上主)受苦僕人」詩歌(依四二;四九;五十;五二~五三),將之瞭解為基督受難與死亡的預告。由於基督徒特別強調這些章節,有時也形成誤導,使人們對先知們有關其它幅度宣講不夠重視。對默西亞的期待當然極為重要,然而這並不是先知書中真正的關鍵內容;不過,在新約中它成為「詮釋(耶穌事件)必要的與基本的鑰匙」。新約的作者們藉著引用與發展希伯來聖經中的元素,證明基督帶來所有許諾的圓滿實現。人們在這些古老的經文中不但認出(救恩的)圓滿實現有其連續性,同時也發現一個新的、更完整的意義。

14、智慧文學

希伯來聖經也包含一些被稱為「聖卷」(希伯來文是ketubim)的書籍,基督徒將這些書籍歸類為「智慧文學」。這個專門術語是一個寬鬆的稱號,但毫無疑問包含了約伯傳、箴言、訓道篇、德訓篇、以及智慧書等「次經」。這些書的內容顯示它們分享了「智慧」的神聖恩賜,這個「智慧」有時被擬人化地表達為一位邀請人們參加豐富盛宴的女士(箴九1-6)。這群書籍以多樣化的方式考慮人類所面對的許多問題。許多傳統的智慧言論被收集在一起放入「箴言」書中,有些言論可以回溯到被稱為最有智慧的撒羅滿國王的王時期,某些箴言相當豐富而具有份量,有些則顯的相當瑣碎而沒有什麼價值。人類心智多樣形式的領悟被認為是擁有某種來自天主靈感的東西。在這裡我們也要提到「雅歌」,這是一個被蒐集而成的詩歌集,主題談論人類的愛情,但也幫助我們瞭解天主對人類、以及基督對教會的愛。

15、苦難的問題

約伯傳是一部優美而珍貴的書,一部希伯來詩的傑作以及一個宗教思想的里程碑。它處理最令相信(天主)者感到困擾的問題 ─ 無辜者受苦的悲慘情境。在比較早期的書中,面對不論是個人性的或集體性的苦難,都解釋為罪惡所導致的結果;然而約伯卻堅決地駁斥這樣簡單化的答案。他的朋友們無情地一再重複傳統神學的看法,但約伯卻堅定地宣稱自己的無辜,並得到天主兩次演講作為回報(約三八~四二)。看起來,這兩次演講都在教導,人類不可揣測天主的計畫、天主賞賜所有受造物自由、以及邪惡一直以某種方式與這種自由息息相關。約伯回應天主時,謙遜地承認他不能明瞭天主道路的高深(約四二1-3)。約伯傳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例子,表達聖經如何能夠反映一個學習的過程,以及人與人之間彼此瞭解的發展。這部作品鼓勵人們,更深入地反省苦難的奧秘,對基督徒而言,耶穌的痛苦與十字架最深的表達了這個奧秘。

16、聖詠

猶太聖經包含「絕妙的祈禱寶藏」(啟示15),在這些書中聖詠最為傑出。聖詠被稱為是「舊約的心臟」。在數千年來猶太人和基督徒的祈禱中,這些絕妙的聖歌從許多人的情感與情況中浮現出來。在憂傷的時候,他們能被用來表達個人的痛苦,或者與他人的痛苦相連;這樣的哀傷常常會由於瞥見天主治癒的能力而得以終止,並轉為感恩,聖詠二二首就是最佳的例子。有些聖詠甚至含有憎恨與暴力,雖然這些「詛咒聖詠」很少被用於我們的禮儀之中,它們存在於聖經中的事實卻教導我們,天主瞭解我們的心,我們甚至可以向天主表達我們強烈的情緒。在天主前,深刻的情緒是許可的,因為它不是那種真正不能被寬恕的憎恨行動。今日基督徒誦念這些章節,並不可以將這些祈禱用在個人的敵人身上,但卻可以用於所有破壞天國來臨的惡勢力上。與聖詠二三首類似的「信賴聖詠」享有極大的流行,這首聖詠將天主表達為一位體貼的好牧人,一位提供筵席的慷慨主人,並宣告穩固不變的愛,以及天主的絕對信實,這一切我們都在被稱為「善牧」的天主子身上獲得更完全的認識。聖詠集也包含許多歡樂讚美天主的詩歌,其中尤以最後幾首聖詠(一四六~一五0)特別顯著,它們重複地歡呼「阿肋路亞!讚美天主!」

17、默示(天啟)性的神視

處於(舊約跨越入)新約的門檻的達尼爾書,雖然被基督徒放置於先知書中,卻是一本獨特的書,其中含有許多難以理解的神視。這部作品是為那些遭受迫害的人而寫的,向他們保證天主永不止息的關懷,並重複向任何時代受壓榨迫害的人保證,邪惡最終絕對不會勝利。這是一種新的寫作形式,被稱為「默示」(天啟)文學,這種文學形式也出現在新約的默示錄中。達尼爾先知書談論天主國的來臨(達二44),對那些忠信的人宣告復活的賞報(達十二1-3)。它為基督的來臨預作準備。

18、天主的耐心教導

以上對於舊約的概述過程顯示,天主的啟示如何逐漸地把人帶入更深與更豐富的瞭解(啟示14)。這個神聖的教導選擇在某地發現的一組人民,耐心地引領他們進入與天主圓滿結合的目標,並且一直達到一種倫理整合 ─ 即使我們當代摩登現代的社會仍距離這個理想很遠。這個旅程緩慢而且困難,因為這是人類學習與成長的本質。藉著如此眾多個別的與團體的信仰榜樣的鼓勵,我們每一個人都蒙召踏上這條古老的途徑。這個旅程引導我們穿過舊約 ─ 後來成為基督徒聖經一部份的猶太信仰經典 ─ 並帶領我們進入新約、到達基督。教會總是強烈地拒絕所有關於應該拋棄或忽視舊約的建議:因為沒有舊約,新約將成為無法理解的書,有如根部被拔除的植物,必將枯萎凋謝。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