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的神學-「在世界眼中看來是軟弱的、愚妄的,卻是天主真正的力量。」

伍維烈、林思川編譯

(2008年10月29日教宗接見群眾時,繼續關於聖保祿的要理講授)

親愛的兄弟姊妹:

在聖保祿的個人經驗中有個不能否認的事實:在開始時,他曾是基督徒的迫害者並使用暴力對付他們,但從他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皈依的那一刻開始,他轉身投向被釘的基督的那一邊,以祂為自己生活的原由,及宣講的動力。

保祿過去的存在,是一種為了靈魂而「完全耗盡」的生活(參閱:格後十二15),沒有一點安寧,沒有圈套或困難。在與耶穌相遇當中,他清楚明白了十字架的核心意義:他了解耶穌的死亡及復活是為所有人,也是為了他(保祿)自己。兩個幅度都很重要:就普遍性而言:耶穌真的為每一個人而死;就個別主體性而言:耶穌也為我而死。

所以,天主白白賞賜的及仁慈的愛都在十字架上彰顯出來。在一切之上,保祿在他自己內經驗到這份愛(參閱:迦二20),並由罪人而皈依成為信徒,從迫害者轉變成宗徒。日復一日,他在新生活中,經驗到救援是「恩寵」,一切都來自基督的愛,而不是由於自己的功行;而且,所謂的功行事實上根本不存在。這個「恩寵的福音」成為明白十字架的唯一方法,不但是他嶄新存有的標準,也是回應一切質疑他的人的答案。這些人中首先是猶太人,他們將希望置於善功上,期盼以此得救;同樣地,希臘人也以他們人性的智慧來反對十字架;最後,還有一些異端團體,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塑造基督宗教的概念。

對聖保祿而言,在人類歷史中十字架擁有根本的優先性:它代表了他的神學的核心論點,因為十字架代表救援就是恩寵,而且是白白給予所有受造物的恩寵。基督十字架的主題成為保祿宗徒宣講的基本及主要元素。最清晰的例子,就是格林多團體。

這個教會發生許多擾人的失序、醜聞,團體也遭受黨派紛亂及內部分裂的威脅,嚴重傷害基督奧體的合一。面對這樣的教會,保祿不以高超的言論或智慧出現,但是宣講基督、被釘的基督。他的力量不在於那說服人的言詞,而是 ─ 看似弔詭地 ─ 在軟弱及戰兢不安中唯獨信靠天主的德能(參閱:格前二1-4)。十字架 ─ 基於它所代表的一切,以及所含有的神學訊息 ─ 是絆腳石及愚妄。保祿宗徒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力量證實這一點,他自己的話說得好:「原來十字架的道理,為喪亡的人是愚妄,為我們得救的人,卻是天主的德能 …… 天主遂以自己的智慧,決意以愚妄的道理來拯救那些相信的人。的確,猶太人要求的是神蹟,希臘人尋求的是智慧,而我們所宣講的,卻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這為猶太人固然是絆腳石,為外邦人是愚妄。」(格前一18-23)

這些初期基督徒團體,保祿寫信的對象,清楚明白耶穌現已復活,並且是生活的。保祿宗徒不僅想提醒格林多或迦拉達人,而更是提醒我們所有的人,復活的那一位常常是曾經被釘的那一位。十字架的「絆腳石」及「愚妄」就偏偏是:在看來只有挫折、憂傷、失敗的地方,那裡就有天主無限仁慈的所有德能,因為十字架是愛的表達,而愛是在這看似軟弱中所揭示的真正的德能。

為猶太人,十字架是skandalon,即陷阱或絆腳石:它似乎是虔敬的以色列人信仰之障礙,因為他們在聖經中找不到類似的話語。保祿以不小的勇氣,似乎在這裡說明風險的確很大:對猶太人而言,十字架與天主的本質相違背,因為天主以偉大的記號彰顯了自己。因此,接受基督的十字架,代表與天主的關係有一份深度的皈依。如果對猶太人而言,能夠在天主的啟示中,也就是在對他們祖先的天主的信實中,找到反對十字架的理由;那麼對希臘人 ─ 意即外邦人 ─ 來說,反對十字架的判斷標準就是理性。其實,對希臘人而言,十字架是「moría」愚妄,按照字面上是缺鹽的食物,所以不止是錯誤,更是對健康理性的侮辱。

保祿不止一次嚐到被拒絕的痛苦經驗,他的基督徒信念被判為「索然無味」、無意義、甚至不值得列入理性邏輯的思考中。誰如果像希臘人一般,在精神、純思想中尋找完美,對這類人而言,天主成為人、讓自己陷入時空侷限之中,已經是難以接受的事。所以,要他們相信一個神會終結在十字架上,更是不可思議的事。而我們看見這樣的希臘邏輯,亦是通行於我們這個時代的邏輯。

希臘的概念「apátheia」(無欲)指神是冷淡的、沒有情感的。在這觀念下,怎能明白一個神會成為人、遭致挫敗、然後竟然再取回自己的肉體而復活起來?當雅典人聽到保祿講述死者復活的事時,鄙視地對他說:「關於這事, 我們後來再聽你罷!」(宗十七32)他們相信,「完美」是從身體監牢中獲得釋放;難怪他們會認為再次取回人的身體是心理失常。在古老的文化中,似乎沒有給予「神降生成血肉的訊息」任何存在的空間。整個「納匝肋人耶穌」的事件,似乎被定位為絕對的愚蠢,那麼十字架當然更是這個觀點最高的象徵。

但是,為什麼聖保祿偏偏要把十字架道理作為他宣講的重點?答案毫不困難:十字架揭示天主的德能(格前一24),那是與人性能力不一樣的地方。事實上,十字架揭示天主的愛:「因為天主的愚妄總比人明智,天主的懦弱也總比人強。」(格前一25)

我們在保祿之後數個世紀看見,在歷史中獲得勝利的是十字架,而不是那反對十字架的智慧。被釘死的那一位是智慧,因為祂在真理中顯示出天主是誰:祂是愛的力量,這個愛為了拯救人類而一直上到十字架上。天主選用的工具與方法,乍看之下似乎只是軟弱。被釘的那一位一方面顯示人的軟弱,然而另一方面,卻是天主的真力量,就是白白恩賜的愛。這個免費的愛正是真正的智慧。

聖保祿甚至在自己的血肉之軀經驗這一切,他在自己的神修旅程許多不同的篇章中,給我們留下見證,成為耶穌每一個門徒的根本參考點:「主對我說:『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才全顯出來。』」(格後十二9)以及甚至「天主召選了世上卑賤的和受人輕視的,以及那些一無所有的,為消滅那些有的」(格前一28)。保祿宗徒與基督認同達到的程度如此之深,以致於當他身處於許多考驗的核心時,仍生活在對於天主子的信仰中。祂愛他,並且為了他的罪、以及所有人的罪而捨棄了自己(參閱:迦一4;二20)。這個宗徒自傳中的細節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榜樣。

在《格林多後書》中,聖保祿以兩個基本的肯定綜合了十字架的神學(格後五14-21):一方面是基督,天主為了我們使祂成為罪(21)、為一切人而死(14);另一方面,天主使我們與祂和好,不再追究我們的過犯(18-20)。基於這個「和好的職務」,使我們從各種奴隸中被贖回(參閱:格前六20;七23)。

在此我們看出,這一切如何與我們的生命相關。我們也必須參與這個「和好的職務」,這個職務的先決條件是放棄自己的驕傲和選擇「愛的愚妄」。聖保祿放棄了自己的生活,完全從事於和好的服務,這個職務來自於救援我們一切人的十字架。因此,我們也必須在謙虛的愛中發現我們的力量,在放棄的軟弱中發現我們的智慧,好能進入天主的力量。我們大家都必須依照這個真智慧塑造我們的生活:不再為了我們自己生活,而是生活於相信天主中。因為我們每人都可以說:天主愛了我,並為了我而把自己交出。